首页 . 文学 . 语言文字 . 语音学 . 发音语音学 . 言语发声 . 发音器官 . 主动发音器官

声带

/vocal folds; vocal cords/
条目作者胡方

胡方

最后更新 2023-03-11
浏览 366
最后更新 2023-03-11
浏览 36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喉内一对平展的肌肉黏膜内褶,可以振动,调节肺部气流,产生嗓音。

英文名称
vocal folds; vocal cords
所属学科
语言文字

声带受迷走神经控制。前端连接在甲状软骨上,后端连接在一对杓状软骨上。声带的上方有一对假声带(vestibular folds),在结构上有保护声带的作用,在解剖上易与声带混淆,但人类的言语一般不涉及假声带。

呼吸时,声带打开;言语或歌唱时,声带节奏性开合(即振动),是人类语音最主要、最响亮的声源。杓状软骨的运动将声带合在一起,振动的产生需要两片声带距离足够近,声门下气压积聚至一定的程度,气流从下至上冲开声带。由于受到伯努利效应(Bernoulli effect)的作用,声带随即闭合,在适合的空气动力条件下,产生相对稳定的声带振动。声带振动形成声门波(glottal waveform),经过声腔(vocal tract)的调节,最终形成声波(audio waveform),即人类语言的言语波(speech waveform)。

声带振动产生复杂波(complex wave)。人类对声音高低的感知主要来自声带振动的频率,即基频。基频取决于声带的材质,即声带的长短、尺寸、张力等,发音时可通过调节相关喉部肌肉来调整声带的材质,从而实现言语中的声调、语调功能。一般来说,男性的声带较厚、较长(1.75cm~2.5cm),音调较低(100Hz~200Hz);女性的声带相对较薄、较短(1.25cm~1.75cm),音调较高(150Hz~300Hz);发育前的儿童、青少年声带更薄、更短,音调更高,基频可超过300Hz,婴幼儿、幼龄儿童尖叫时的基频甚至可达400Hz~600Hz。除了性别、发育对声带会产生重要影响外,声带的老龄效应(aging effect)也非常明显。

  • TITZE I R.Principles of Voice Produciton.New York:Prentice Hall,1994.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