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东风急流是亚洲、非洲夏季风系统主要成员之一,也是北半球夏季最主要的高空环流,它与青藏高压反气旋环流和印度洋反气旋环流联系在一起。
形成和维持机制主要有:①夏季青藏高原上空温度比赤道印度洋上空高,对流层上层存在南北温度梯度,从而导致热带东风急流产生。②夏季在对流层上层青藏高压建立,而在印度南部赤道地区季风低压建立,南北气压梯度使得高层气流从北吹向南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西转向,因此在印度中部和南部产生很强的东风带。③热带辐散环流的有效势能释放、对流层中高层动量水平通量辐散和平均经向环流是维持热带东风急流的重要因素。
热带东风急流的中心位于东经70°,以东是急流的入口区,以西是出口区。在亚洲和中非,多雨区和大尺度上升气流运动主要出现在急流入口区的北侧及出口区的南侧,这种特点可以用急流的动力学机制来解释。但出口区西非的情况比较复杂,此处降水位于急流轴线北侧而非南侧。在热带东风急流的入口区和出口区存在两个近于相反的垂直环流,它们与降水分布密切相关。
热带东风急流的强度常用急流中心的风速来计算,最大风速平均30~40米/秒,风向稳定,强中心在阿拉伯海上空。热带东风急流存在明显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率(变率指一定时段内个别气象要素值的变化程度)。其变率与厄尔尼诺事件、印度夏季降水、孟加拉湾热带气旋和西北太平洋台风发生频率以及中纬度环流存在很大的关系。例如热带东风急流减弱(增强)常对应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以及高(低)频率台风的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热带东风急流的强度明显减弱,这与对流层上层经向温度梯度的减弱有关。热带东风急流的年代际变化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和北极涛动也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