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最早由德国科学家舍尔哈格在1952年从探空资料分析中发现,增温过程前后平流层环流也有剧烈的调整,极涡扰动发生变形或者崩溃,高纬度地区温度增加导致经向温度梯度反向,极夜西风急流减弱甚至消失,极区出现绕极的东风环流。一般认为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有3个特征:①平流层极涡变形,甚至崩溃。②极区周围的空气爆发性增暖,造成温度梯度反向。③随着极夜西风急流的减弱消失,极区周围将出现东风气流。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后,极区的空气逐渐冷却,再恢复到冬季环流,但在3月发生的最后升温,其环流型不再恢复到冬季环流型,而变成夏季环流。大量的观测分析和理论研究表明,平流层的爆发性增温过程与对流层中形成并上传到平流层的行星波活动有关,行星波和平流层中基本气流的相互作用是增温出现的关键。1961年,挪威气象学家A.伊利亚森等提出用波动的能量通量来研究行星波的传播。在此基础上,日本大气动力学家松野太郎提出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是由于对流层行星波向上输送能量并与基本流相互作用造成的,这一理论的提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越来越多的研究对对流层行星波的上传在增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理论和观测上给予了进一步的证实。
首页
[{"ID":42422,"Name":"理学"},{"ID":76710,"Name":"大气科学"},{"ID":76711,"Name":"天气学"},{"ID":76725,"Name":"极端天气"},{"ID":76726,"Name":"平流层爆发性增温"}]
. 理学 . 大气科学 . 天气学 . 极端天气 .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平流层爆发性增温
/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
最后更新 2023-05-06
浏览 165次
北半球冬季平流层中出现的短时间内温度剧烈增加的现象。增温幅度可以达到十几甚至几十摄氏度。
- 英文名称
- 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
- 所属学科
- 大气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