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随着高空气象观测网的加密和观测技术的发展,把从高空天气图上发现的波长与地球半径相当的波动,称为行星尺度天气系统。其水平尺度为3000~10 000千米,时间尺度为3~10天或更长,因此必须在大尺度天气图(比如北半球天气图)上才能分析出来。这种天气系统包括世界大规模的大气环流、超长波、长波、阻塞高压、极地低涡、副热带高压、热带辐合带等。
行星尺度天气系统是制约天气过程的基本系统,在行星尺度天气系统上会叠加一系列的天气尺度系统、短波系统、中尺度系统、小尺度系统等,作为其他较小尺度系统的背景系统。行星尺度天气系统不仅影响天气尺度系统的移动速度或强度变化,同时影响不同尺度间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
影响中国降水的行星尺度天气系统主要有西风带长波槽、阻塞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热带辐合带和高空急流等。中国大范围持续性降水的环流特征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①稳定纬向型,如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和长江中下游春季连阴雨等;②稳定经向型,如华北和东北雨季降水。其共同特征是行星尺度天气系统稳定。行星尺度系统本身并不直接产生降水,而是制约影响天气尺度系统在某一固定地带活动,从而产生持续性降水。此外,它还能将南海、孟加拉湾和太平洋的水汽不断向暴雨区输送。因此,行星尺度天气系统的变动,大致决定了雨带发生的地点、强度和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