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社会学中的极简主义讲求复归最简、追寻自由。作为一种生活伦理与生活实践,极简主义与近代清教禁欲主义思想存在关联,可上溯到许多先驱者的探索。19世纪上半叶,美国哲学家H.D.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独自搭建木屋,践行自力更生、简约再简约的生活实践;20世纪上半叶,M.K.甘地在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追求印度民族独立时所践行的生活实践也带有极简主义的某些特征;21世纪,极简主义生活运动已经在世界各国拥有大量的支持者与实践者,并与生态保护、循环化生活等社会运动一道成为反思现代文明痼疾的重要社会力量。
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倡导简约到极致的生活主张、生活智慧,极简主义生活实践包含物质极简、欲望极简、信息极简、社交极简等要素。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加速向消费社会转型,追求不断扩张的物质享受及感官刺激被等同于生活的本质,这种生活方式所依托的无止境地征服、改造与压榨自然的经济增长逻辑引发了人类社会发展持续性的危机,而日益加剧的工作竞争、复杂化的人际关系也让日常生活更加充满压力。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提倡抛弃多余、不必要的日常生活用品,营造简单、整洁、舒适的日常生活环境;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实践者主张摆脱消费主义的捆绑,主动舍弃对物质消费的无止境的贪欲,只在生活所必需的基本限度上从事消费活动;极简主义生活方式还倡导社交生活的最简化。与生活极简相伴随的是对生活的本质——人类的精神与心灵自由的追寻,生活极简的目的是达到精神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