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法学 . 社会学 . 应用社会学 . 消费社会学 . 〔消费类型〕

可持续消费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条目作者刘晓瑞

刘晓瑞

最后更新 2023-04-18
浏览 185
最后更新 2023-04-18
浏览 18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一种为了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并帮助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同时最少地使用自然资源和有毒物质,尽可能减少废弃污染的排放,从而防止危害后代健康的消费。这一消费模式贯彻消费行为的始终,不仅包括产品或服务的购买和使用行为,也包括后续的回收处置等行为。 

英文名称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所属学科
社会学

可持续消费概念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倡议下提出的。一方面,消费在提高人民福祉、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资源的过度和不当开发带来了污染和灾害等环境方面的挑战,过度消费、炫耀攀比也给消费者自身带来了困扰。面对这些困境,“可持续消费”的话语在世界范围内兴起。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提出《21世纪议程》,在第4章中指出应当通过转变消费模式,以提升人类的生活水平;199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奥斯陆专题研讨会首次提出“可持续消费”概念;1997年,联合国第19次特别大会将可持续消费制定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高于一切的议题”;2002年,在联合国约翰内斯堡高峰会议上,可持续消费概念被列为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首要目标之一。

可持续消费的实现需要关注两方面的发展:其一,是从产品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出发,呼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损耗最小化和消费过程中的产品功用最大化,从技术层面减少每一消费单位的资源损耗;其二,是从消费者产品选择与消费行为出发,引导社会和个体选择更为绿色的消费方式,对已工业化的国家,要适当引导消费水平降级,减少奢侈与浪费,促进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推广。

1992年《21世纪议程》提出后,中国政府即作出了履行相关文件的庄严承诺。1994年3月25日,《中国21世纪议程》经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在第7章提出“引导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1994年可持续消费概念被正式提出后,得到了中国学界的广泛关注,其政策机制和内涵得以发展。比如,将可持续消费与宏观政策联系起来,探讨相关政策机制和政策建议;将可持续消费的场景从对商品与服务的消费扩展到对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的消费中;在分析中引入社会宏观视角,认为可持续消费应当是一种适度的消费规模、健康的消费方式和合理的消费结构的统一;与此同时,中国不断推进对可持续消费原则的讨论,认为公平性、适度性、和谐性及共同性等原则是人类实现可持续消费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