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人居环境科学(建筑学 风景园林学 城乡规划学) . 建筑学 . 当代建筑思潮 . 地区建筑 . 〔气候类〕

寒地建筑

/cold region architecture/
条目作者梅洪元张向宁
条目作者梅洪元

梅洪元

张向宁

张向宁

最后更新 2023-04-11
浏览 172
最后更新 2023-04-11
浏览 172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建设于严寒地区及寒冷地区内的建筑。按照建筑气候区划标准划分的建筑类型。

英文名称
cold region architecture
所属学科
人居环境科学-建筑学

按照中国《建筑气候区划标准》划分,第Ⅰ、第Ⅱ、第Ⅳ、第Ⅶ建筑气候区属于寒地范畴,包括严寒地区及寒冷地区。概括起来,严寒地区指中国最冷月平均温度≤-10℃、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145天的地区,寒冷地区指中国最冷月平均温度满足-10℃~0℃、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为90~145天的地区。由于地理纬度、地势条件的不同,寒地气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较典型的气候特征是:冬季时间长、气温低,气温年较差大,冰冻期长,冻土深,积雪厚。

为抵御寒冷气候的不利影响,寒地建筑须满足冬季保温、防寒、防冻等要求,比较典型的处理方式包括: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使建筑物满足冬季日照和防御寒风的要求;建筑物应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合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大及大风的不利影响;屋面构造应考虑积雪及冻融危害;施工应考虑冬季漫长严寒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中国寒地地域广阔,约占国土面积的2/3,横跨从东北到西北、从内地到沿海的众多省份。各地区的地域文化、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应对寒冷气候的不利影响下,寒地建筑呈现出一定的共性特征:避风向阳的规划布局、规整平实的形体构成、简洁厚重的建筑语汇、趋利避害的空间应变、率真质朴的装饰取向,以及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增强建筑适寒性等特质。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