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 . 绿肥饲料作物 . 饲料作物 . 山黧豆

山黧豆

最后更新 2023-07-26
浏览 228
最后更新 2023-07-26
浏览 228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豆科山黧豆属多年生(野生种)或一年生(栽培种)草本植物。又称马牙豆。

拉丁文名称
Lathyrus sativus
又称
马牙豆
豆科
山黧豆属
所属学科
作物学

山黧豆野生种遍布欧亚大陆、东非、北美洲和南美洲地区,在中国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及西北等地。栽培种以一年生为主,主要在集中在甘肃等地。山黧豆在中国明代就有栽培记载,历史悠久。

直根系,入土较浅。茎单一直立,具翅,株高20~100厘米。偶数羽状复叶,叶轴先端具不分枝卷须,下部叶成针刺状,托叶披针形至线形;叶具小叶1~2(3)对,质硬,椭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具细尖,基部楔形,两面被短柔毛,上面稀疏。总状花序腋生,具小花5~8朵。萼钟状,被短柔毛。花瓣蓝紫色或紫色,旗瓣近圆形,先端微缺,瓣柄与瓣片近等长;翼瓣狭倒卵形,与旗瓣等长或稍短,具耳及线形瓣柄;龙骨瓣卵形;子房密被柔毛。荚果线形。种子淡黄色,近马齿形。花期5~7月,果期8~9月。

山黧豆性喜凉爽,耐寒,幼苗可忍受-6~-8℃低温,但不耐高温。耐旱不耐涝,年降水量为300毫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除重黏土外,砂壤土、砂土、黏土均可生长。耐轻度盐碱,在土壤含盐量0.4%时可正常生长。

种子繁殖。以野生驯化或杂交育种为主。

山黧豆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积水地带和高盐碱土壤外,其余土壤均可种植。播种前整地并耙细整平土壤。

山黧豆种子较大,播种前可用温水浸泡促进其发芽。在北方4~5月播种,南方春夏秋均可播种。播种量为每公顷60~75千克,种子田每公顷45~60千克。播种方法为条播,行距25~30厘米,播种深度3~4厘米。

苗期需要及时除杂草。整地同时可每公顷施农家肥2000~2500千克,在分枝期和盛花期可适当追肥。在分枝期和盛花期根据降水情况需及时浇灌水,雨季及时排水。

山黧豆常见病害主有白粉病、霉霜病和褐斑病等,可用相关药物及时防治。

最佳刈割期为初花期,可用于青饲或调制干草。

收种可在85%以上豆荚为黄褐色时收获。

主要用作饲料作物,营养价值高。开花期粗蛋白质含量可达21%。

山黧豆山黧豆

  • 熊友才,焦成瑾,邢更妹.山黧豆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 武艳培.山黧豆(Lathyrus SativusL.)种质资源评价.兰州:兰州大学,2009.
  • 甘肃农业大学.草原保护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 陈哲忠,周省善.种草技术.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
  • 蒋景龙,李丽,曹小勇,等.山黧豆抗逆性研究进展.西北植物学报,2013,33(10):2141-2146.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