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学 . 社会学 . 应用社会学 . 犯罪社会学 . 〔组织和机构〕

世界被害人学学会

/World Society of Victimology; WSV/
条目作者王大为张宁
条目作者王大为

王大为

张宁

张宁

最后更新 2023-08-26
浏览 135
最后更新 2023-08-26
浏览 13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专门研究与刑事犯罪有关被害人问题的国际性民间组织。

英文名称
World Society of Victimology; WSV
成立时间
1979
成立地点
明斯特

国外被害人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进入70年代后,犯罪被害人学研究形成世界性的规模,德国、以色列、南斯拉夫、法国、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学者广泛参与了研究。在学术繁荣的同时,国际性的犯罪被害人学术讨论逐步开展起来,并建立了国际性学术研究团体,创办了国际性专业杂志,进一步推动犯罪被害人学的研究。1973年9月,犯罪被害人学家汇聚以色列耶路撒冷,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犯罪被害人学大会[注],该会议的倡导者德国犯罪学家H.J.施奈德(Hans Joachim Schneider,1928~2015)为首任会长。第三届国际被害人研讨会是1979年9月在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明斯特市召开的,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名与会者;这次会议的成果之一是创建了世界被害人学学会,为犯罪被害人学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国际犯罪被害人学大会更名为世界犯罪被害人学学会国际大会[注],仍为每3年在世界各地召开一次会议。

世界被害人学学会的机构设置分为执行委员会与一般性委员会。执行委员会是协会的领导机构,在常任成员的授权下执行所有决定。一般性委员会又分为:①联合国联络委员会。主要负责牵头世界被害人学学会参与联合国活动。②会员及发展委员会。主要负责发展学会成员、提供援助培训课程以及全球被害人学研究合作等工作。③标准和规范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和维护被害人相关课程或培训的方针和标准,向相关课程或培训提供援助或建议。④通讯委员会。主要负责推广学会新的政策、结构以及战略计划等相关倡导,管理官网等工作。

1973年在以色列,第一届被害人学国际讨论会召开,作为专门研究被害人学方面的中心,赢得了国际上的承认。这届会议讨论了世界被害人学学会的宗旨、章程,并通过了每隔3年举行一次世界被害人学国际讨论会的决定。1976年在美国,召开了第二届被害人学国际讨论会,这届会议着重讨论了被害人学的研究范围和前景。1979年在联邦德国,召开了第三届被害人学国际讨论会,这届会议着重讨论了世界被害人学学会的组织建设的问题。1982年在日本,召开了第四届被害人学国际讨论会,这届会议着重讨论了东西方共同关心的被害人学的有关问题。截至2021年,世界被害人学国际研讨会已举办了16届。刊物有《被害人学》《国际被害人学评论》。

世界被害人学学会的宗旨是发展被害人学理论,进行被害人学的比较研究;为被害人的立法和预防措施做准备,预防措施包括社会的和个人的;开展国际合作,为国际交流建立论坛,在科学、文化和思想各个领域内进行交流与合作。世界被害人学学会的创立与发展,对学术研究和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犯罪黑数问题的解决、犯罪原因的深化研究、司法进步、被害人、民众与司法机关的合作、犯罪预防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吴宗宪.英汉犯罪学词典.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 任克勤.被害人学基本理论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8.
  • RITZER G,RYAN M.The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sociology.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11.
  • 郭建安.犯罪被害人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 卡曼.犯罪被害人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