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其组织病理类型分为毛细血管瘤(capillary hemangioma)、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致密血管瘤(compacted hemangioma)和蔓状血管瘤(arterialracemosum hemangioma)。毛细血管瘤由毛细血管网组成,范围可从针尖大小到累及整个耳郭,一般皮肤呈紫红色,无明显隆起或微突起,局部皮温较高。海绵状血管瘤由密集的血管小叶组成,毛细血管排列紊乱,管腔扩张,腔内充满血液。累及较深层组织,表面常隆起,呈结节状,甚至明显隆起,微红或紫红色,呈分叶状,压之可消失,个别有搏动。
首页
[{"ID":42425,"Name":"医学"},{"ID":75405,"Name":"现代医学"},{"ID":110883,"Name":"临床医学领域"},{"ID":210896,"Name":"耳鼻咽喉学"},{"ID":210897,"Name":"耳科学"},{"ID":257169,"Name":"听力学"},{"ID":258051,"Name":"耳廓和外耳道血管瘤"}]
. 医学 . 现代医学 . 临床医学领域 . 耳鼻咽喉学 . 耳科学 . 听力学 . 耳廓和外耳道血管瘤耳郭和外耳道血管瘤
/pinna and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hemangioma/
最后更新 2023-04-20
浏览 158次
发生在耳郭的由于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血管异常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
- 英文名称
- pinna and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hemangioma
- 所属学科
- 现代医学
依据肿瘤的位置、大小而定。肿瘤位于耳郭者,除肿瘤增大造成耳郭畸形影响美观外,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和不适,少数患者有自发性局部出血;肿瘤位于外耳道者,可引起阻塞感、耳鸣、听力减退、耳痛等症状。
彩色多普勒超声、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及血管造影检查均可作为本病的检查手段。依据血管瘤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如局部皮肤发热,血管迂曲增粗,有搏动感,可以听到血管杂音,大多即可确诊。
冷冻、放射、激光、局部注射硬化剂,如用5%鱼肝油酸钠溶液等硬化剂注射至血管瘤底部,每周或隔周1次,每次0.1~0.5毫升。应用血管造影栓塞治疗或局部血管结扎也已取得很好的效果。
较大的血管瘤可于肿瘤切除术后加植皮及整形手术;对于较小血管瘤可采用手术切除;对于海绵状血管瘤也可应用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后实施血管瘤剥脱术。
扩展阅读
- 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 陶东华,赵守琴,郭继周,等.外耳血管瘤8例报告.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14(1):5-6.
- 赵辉,于飞,王嘉陵,等.耳廓蔓状血管瘤治疗20年之体会.中华耳科学杂志,2009,7(1):8-11.
- 马骁,柳春明,梁立民,等.耳廓血管瘤13例疗效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14(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