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等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面,是地质工作服务于社会的主要载体,是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地质资料客观记载和描述的地质现象,是地质工作的真实记录,具有许多与地质工作相关的特征。它是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地质专业属性和档案属性;是广大地质工作者智慧的结晶,具有形成周期长、投入资金大、可重复利用的特征。
地质资料
在地质工作中以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存档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
- 英文名称
- geological data
- 所属学科
-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地质资料通常分为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①原始地质资料。是在进行地质工作时直接形成或采集的,反映地质现象或地质体的,以各种载体类型存在的原始记录、中间性解译资料、最终地质工作成果原稿等。②成果地质资料。是在地质工作项目完成或阶段性完成后,按一定的技术规范和格式编制形成的,以文字、图、表、多媒体、软件等形式存在的反映地质工作最终成果的科技文件材料。③实物地质资料。是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岩(矿)心、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及其相关资料。
根据地质资料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根据载体形式,分为纸质资料、电子资料、实物资料;根据所含信息的涉密情况,分为涉密资料和非涉密资料;根据地质专业,分为区域调查资料、海洋地质调查资料、矿产地质勘查资料、水工环勘查资料、物化遥勘查资料、地质科学研究、技术方法研究和其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地质工作的单位和个人,有履行向国家汇交地质资料的义务。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行使地质资料行政管理职能,国家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单位和地质资料汇交人依法保管地质资料,国家和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单位向社会提供公益性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地质资料汇交人依法向国家汇交地质资料。向国家汇交的地质资料包括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矿产地质资料,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地质资料,海洋地质资料,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资料,地震地质资料,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地质、矿产科学研究成果及综合分析资料,专项研究地质资料等10类。
中国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可追溯到1913年的中央地质查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在地质部下设置了地质资料司负责地质资料管理工作。1958年,发布《全国地质资料汇交暂行办法》,提出了地质资料统一汇交的制度。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地质部发布了《全国地质资料汇交办法》,以法规的形式确立了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制度。2002年,发布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将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纳入统一管理范畴,标志着中国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2006年,发布《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后,中国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开始执行双套制;2008年,发布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确立了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机制;2012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原始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明确了原始地质资料向国家汇交制度,从此,中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实现了一体化汇交。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由纸质资料为主转向纸质资料、电子数据的多元管理,管理方式由原来的手工管理转向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精细化管理。2006年发布的《国务院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
扩展阅读
- 颜世强,连健,丁克永,等.地质资料内涵与特征分析.中国矿业,2013,7: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