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学 . 考古学 . 隋唐宋元明清考古 . 明清考古 . 遗址

赫图阿拉城城址

/Hetu'ala City Site/
条目作者梁振晶

梁振晶

最后更新 2023-10-06
浏览 236
最后更新 2023-10-06
浏览 23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的第一个都城。俗称老城。

英文名称
Hetu'ala City Site
俗称
老城
所处时代
后金
位置
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村苏子河南岸的台地上
保护等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时间
2006
批次
第六批

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老城村苏子河南岸的台地上,北临苏子河,南靠羊鼻子山、鸡鸣山,西临索尔科河,与呼兰哈达山隔河相望,东临皇寺河,与老虎洞山相邻。皇寺河和索尔科河均向北流入苏子河,构成赫图阿拉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有利地势。1601年努尔哈赤率族人迁至此地,1603年、1605年分别建内城和外城,命名赫图阿拉,意为横冈。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天命抚育列国英明汗”,建立大金(史称后金),改元天命。后金天命四年(1619)萨尔浒战后,迁都界藩城。后金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尊赫图阿拉为“天眷兴京”。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址分外城和内城。外城平面略呈圆角方形,南北长1352米、东西宽1335米,周长5230米。外城除东南角倚山势而建外,余皆筑于平地上。现残存北、东、南墙,城门遗迹不清楚。据《筹辽硕画·东夷考》记载:“外城南三门、北三门、东二门、西一门,门皆用木板。”共计九门。内城西南角内凹,平面呈侧“凸”字形,南北长512米、东西宽557米、周长2027米,外有宽约4米的马道绕城一周。城墙依山筑于横冈陡崖之上,今存高度3~10米,呈南高北低态势。城门仅发现4座,其中北、东、南门沿用至今,东南门位于城东南角,于20世纪90年代发现;内城原有西门,后被堵死。城址内外有古建筑及遗址30余处,1998年发掘汗王宫遗址和驸马府遗址。

汗王宫遗址位于内城北门里路东横冈上,北距内城北墙约50米,东西均为荷花池,南对南门,西南为关帝庙。发掘面积2500平方米,共发现建筑高台台基3座台基呈品字形分布,平面均呈长方形,1号、3号台基位于冈上西部,其中1号台基靠南、3号台基靠北,2号台基位于冈上东部,与3号台基基本平行。2号台基的房前东部、西部均有建筑基础。

1号台基南北进深20.5米、东西面阔15.5米、高3.2米,方向155°。台基墙体以砖石混筑而成,外壁竖直上砌,四角规整;内壁亦竖直上砌,转角处为圆弧形。台基墙体北、东、西面皆宽2.3米,南面宽3.2米。台基内填黄沙夯土,夯层厚10厘米。南墙西端发现一段直径50厘米的炭化木柱。台面痕迹清楚,其上原铺砌整齐的方砖,今零星存在。2号台基东西面阔27米、南北进深17.25米、高3.45米,方向147°。台基墙体砌筑方法与1号台基相同,东西墙体宽2.6米、南北墙体宽2.5米。南北两侧偏东位置发现门道踏步,南门距台基东端8米、西端14.4米,门道踏步东西面阔4.6米、南北进深2.7米,可见十级台阶。北门距东端6米、西端15米,门道踏步东西面阔6米、南北进深1.8米,台阶不清。南、北两门道外侧与原地表高差0.6米,再向外不见台阶,可能有木质台阶相连。台基周围有大块板石,可做散水。台面铺有地砖,台面上有东西向中间一道、南北向两道沟槽。台基地面东侧发现残存一道砖墙,可能为台上建筑墙体。3号台基东西面阔18.5米、高2.75米,方向155°。台基分东、西两部分。东半部分近方形,东西面阔11.4米、南北进深12.5米,其东、南、西侧墙基宽2.1米,北侧墙基宽3米。西半部分为后续建的建筑,东西面阔7.1米、南北进深11.6米,其南北墙基宽1.5米、西墙基宽1.6米,西墙中间发现一方形柱础。

驸马府遗址位于内城北墙外东北角,是城址内除汗王宫遗址外的唯一高台建筑,由正房高台建筑、房前配房、房西偏房三部分组成。正房台基为长方形石筑高台,东西面阔15.6米、南北进深11.7米、高1.5米,方向130°。门道斜坡状,位于正房高台南侧偏东,距台基东端3米,南北长6.6米、东西宽2.55米,今存高度0.8米。台基东、南、西可见散水,宽度1~2.5米。房前配房位于正房南侧沿下居中,门道斜坡踏步西侧,东西面阔5.5米、南北进深5.1米,石筑墙体。门位于正房门道西侧,宽1.4米。房内有两灶、两铺炕。房西偏房位于正房西侧,南北面阔7.7米、东西进深3.9~5.3米。门道位于偏房西侧中间。

汗王宫遗址和驸马府遗址出土有大量建筑构件和生活日用品残件。建筑构件有长砖、方砖、花纹砖、板瓦、筒瓦、瓦条、瓦当、滴水、鸱吻等。生活用品以瓷片为主,年代皆为明代,其中明代早、中期的器物残片很少,明代晚期以万历时期为主,可辨器形有罐、瓶、盆、盘、碗、盅等,纹饰以青花为主,也有五彩。两处遗址的建筑年代在明代晚期,即后金建国前至建国初期。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