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 . 现代医学 . 临床医学领域 . 耳鼻咽喉学 . 耳科学 . 听力学 . 晕动症

晕动症

/motion sickness/
条目作者李远军徐先荣
条目作者李远军

李远军

徐先荣

徐先荣

最后更新 2023-04-22
浏览 294
最后更新 2023-04-22
浏览 29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因不能适应加速度、视觉和(或)本体觉的刺激而发生的头晕、眩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一系列前庭自主神经反应的疾病。又称运动病、晕动病、动晕病。

英文名称
motion sickness
又称
运动病、晕动病、动晕病
所属学科
现代医学

1881年,英国J.A.欧文率先提出了晕动症的概念。按诱发环境的不同,晕动症可分为晕车症(car sickness)、晕船症(sea sickness)、晕机症(air sickness)、航天病(space sickness)、晕地球病(space sickness on earth)、视性晕动症(cinerama sickness)以及声音诱发的晕动症(auditory sickness)等。航天病是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体验到的空晕症,其发病率可达15%~50%。1989年,荷兰物理学家W.J.欧克斯[注]在自然杂志上提出“晕地球病”的概念,指出航天员长时间执行航天任务,对失重环境适应后再返回地球的重力环境时,会再适应不良而出现晕动症的表现。

2岁以下的婴儿很少发生空晕症,2~12岁前庭的敏感性高,易发生空晕症。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空晕症的敏感性下降,50岁以后空晕症罕见。同年龄者女性比男性对空晕症易感,可能由于内分泌因素,因为在月经期空晕症的发病达高峰。但也有研究认为,女飞行学员空晕症发病率和男学员的发病率没有明显差别,不过女性慢适应率的比例高于男性。因个体敏感性差异及诱发环境的不同,晕动症的发病率有所差异。在低海拔近距离飞行更易遭遇湍流影响,乘客发生空晕症的概率高达25%,而在高海拔远距离飞行过程中,空晕症的发生率降至1%。约有1/3的乘客可在长途客车出行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在远距离巡航过程中,船员中每天发生晕船症的概率为0.42% ,而在较小的救生筏或海浪较大,晕船症的发病率高达50%。

按病史和发病情况,晕动症可分为:①原发性晕动症。幼年始就一直有晕车、晕船等病史,较难从前庭习服训练中获益,需依赖药物控制症状。②继发性晕动症。既往无相关病史,前庭功能检查正常,仅在一些诱发因素(头颅外伤、慢性胃肠疾病、休息欠佳、饱腹或空腹、加速度过强、剧烈颠簸、被动驾驶等)的作用下出现症状,在诱因去除后症状可消失,有的需经过前庭习服训练才能消除症状。

按症状轻重,晕动症可分为:①轻度晕动症。有轻微头晕、恶心等症状,但无呕吐。②中度晕动症。有恶心,偶有呕吐。③重度晕动症。反复呕吐。

按发病频率,晕动症可分为:①偶发性晕动症。偶尔出现症状。②中间型晕动症。有时出现症状。③频发型晕动症。经常出现症状。

按感受器对加速度刺激的反应,晕动症可分为:①耳石器敏感型。对直线加速度刺激敏感,四柱秋千检查耐受时间较正常人缩短。②半规管敏感型。对角加速度刺激敏感,冷热试验和旋转试验自主神经反应症状重,可有眼震快频率或高振幅的眼震电图表现。③耳石器半规管敏感型。对直线加速度刺激和角加速度刺激均敏感,四柱秋千检查和眼震电图检查均出现过敏症状。④视性晕动症。对视野中运动物体或景象的刺激敏感而诱发的自主神经反应,模拟器病多属此种表现,检查在视动刺激下自主神经反应重,胃电图显示频率增快。

感冒、睡眠不足、空腹、过饱或饮酒后开车或坐车、飞行或乘机、航行或乘船,体衰、过度疲劳、胃肠疾病、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头颅外伤后等,均为晕动症的诱因。引起晕动症的感觉系统为前庭系统和视觉系统,前者包括三对半规管和两对耳石器,是内耳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力环境感觉系统,其中半规管可感受角加速度刺激,耳石器可感受直线加速度刺激。前庭器是晕动症的主要感受器,即前庭器功能敏感易患晕动症,前庭器功能丧失不患晕动症,但视力丧失仍可能患晕动症。本体觉系统在晕动症的发生过程中与前庭系统起协同作用。

正常前庭系统对加速度刺激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超出正常耐受范围的加速度刺激(包括刺激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或个体的前庭系统过度敏感均会出现晕动症。

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着对运动刺激的储存器和比较器,由视觉、前庭觉等感觉器输入的运动信号与储存器相联系,比较器与储存器和新的运动信号相联系,如果比较器分析新传入的运动信号与储存器存储的运动信号不相匹配就会产生晕动症。

认为晕动症与异常运动刺激引起的脑桥前庭核等部位的乙酰胆碱能递质的功能增强或脑内去甲肾上腺递质的功能减弱有关,也可能与组胺能递质的功能增强有关。

早期症状表现为头晕、胃部不适、唾液多和不愿活动,继而出现恶心、倦怠思睡、冷汗、面色苍白、表情淡漠、手指颤动等症状,最后出现呕吐、眩晕等。呕吐前常有血压降低、脉搏减缓等表现,呕吐后症状暂缓,不久后再呕吐,直至脱水。重者出现心理异常,甚至想自杀以解脱痛苦。离开车、船或飞机后,症状逐渐消失,有的持续数日。根据病史结合前庭功能检查室选择性进行温度试验、旋转试验、前庭自旋转试验(VAT)、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等检测半规管功能,四柱秋千、二柱秋千或全视野视动刺激下胃电图记录检测耳石器功能,科里奥利加速度试验综合评价前庭器功能等,做出空晕症的诊断。

前庭习服训练是预防空晕症的有效方法。它可提高前庭系统的稳定性,降低敏感性,分为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凡是带有旋转性运动并很快变换头位或体位的运动,都能增强前庭功能的稳定性。主动训练就是个体主动进行各种徒手旋转体操锻炼和器械(旋梯、滚轮、秋千、铁饼、单杠)运动锻炼,还可进行垫上运动、跳跃、滑冰、游泳、长跑等锻炼。其中徒手旋转体操简单易行,不用他人帮助,不受场地和器械限制。徒手旋转体操:①头部依次做五种运动,即左右摇头、前后俯仰、左右摆头、顺时针360°旋转和逆时针360°旋转,每组动作30秒,休息5秒,再做30秒。徒手旋转体操。②闭双眼旋转360°后,迅速取弯腰和蹲下姿势。徒手旋转体操。③弯腰90°闭双眼,左手绕拽住右耳垂,右手伸直与地面垂直,然后顺时针360°旋转和逆时针360°旋转。同样方式右手拽住左耳垂,左手伸直与地面垂直,然后顺时针360°旋转和逆时针360°旋转。上述徒手旋转体操可以重复进行,并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决定重复的次数,但应循序渐进,以不出现恶心为依据,逐渐增加强度。被动训练是指在转椅和四柱秋千上进行被动的练习。

对晕动症效果较好的药物有氢溴酸东莨菪碱、茶苯海明、氯胺、异丙嗪等,但仅用于普通乘客。因这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不能用于车船和飞行器的驾驶员。生姜也可以缓解晕动症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不管是口服药还是贴剂,都应在乘坐车船和飞行器之前应用,已经出现不适症状才应用很难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对未提前用药的重症空晕症者,在可能的情况下离开车船和飞行器,肌注甲氧氯普胺、异丙嗪等,有脱水表现者给予静脉补液治疗。

  • UCERTINIM L, UGLIV L, ASAGRANDEM C, et al.Effects of airsickness i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 pilots: adaptation rates and 4-year outcomes.Aerospace medicine and human performance,2008,79(7):677-684.
  • ESTARAD A, LEDUC P A, CURRY I P, et al.Airsickness prevention in helicopter passengers.Aero space medicine and human performance,2007,78(4):677-684.
  • PAUL M A, MACLELLAN M, GRAY G.Motion-sickness medications for aircrew: impact on psychomotor performance.Aero space medicine and human performance,2005,76(6):560-565.
  • HOWARTH P A, HODDER S G.Characteristics of habituation to motion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Displays,2008,29(2):117-123.
  • CHEUNG B, HOFER K.Desensitization to strong vestibular stimuli improves tolerance to simulated aircraft motion.Aero space medicine and human performance,2005,76(12):1099-1104.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