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医学 . 现代医学 . 基础医学领域 . 病原生物学 . 医学细菌学 . 芽胞杆菌属 . 炭疽芽胞杆菌

炭疽芽孢杆菌

条目作者饶贤才

饶贤才

最后更新 2024-01-06
浏览 351
最后更新 2024-01-06
浏览 351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芽孢杆菌属一种。引起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炭疽病的病原体。

拉丁文名称
Bacillus anthraci
所属学科
现代医学

炭疽芽孢杆菌由德国微生物学家H.H.R.科赫于1870年分离发现。首度证明该菌为炭疽病的病原菌,揭示了其传播途径,发现了细菌的另一种状态——芽孢。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鉴定某一微生物可致特定感染性疾病的“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该法则在致病性微生物的发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炭疽芽孢杆菌为可形成芽孢和荚膜的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该菌主要引起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等疾病。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炭疽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食草动物(羊、牛、马等)的发病率高,人可因屠宰、食用或接触患病动物或畜产品,以及吸入芽孢而感染。炭疽病如在某一地区流行,患病动物死亡后排出的芽孢可污染土壤和牧场。由于芽孢对外界的抵抗力极强,传染性可达数十年。

炭疽芽孢杆菌可经多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皮肤炭疽、肠炭疽或肺炭疽等。炭疽芽孢杆菌经破损的皮肤、胃肠黏膜及呼吸道侵入人体后,首先在局部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组织及脏器发生出血性浸润、坏死和高度水肿,形成原发性皮肤炭疽、肠炭疽或肺炭疽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菌即迅速沿淋巴管及血管向全身扩散,形成败血症和继发性脑膜炎。皮肤炭疽因缺血及毒素的作用,真皮的神经纤维发生变化,故病灶常无明显的疼痛感。炭疽芽孢杆菌的毒素可直接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微循环灌注量下降,血液呈高凝状态,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感染性休克。炭疽病治疗的首选药物是青霉素类,可与庆大霉素或链霉素联合使用。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环丙沙星及红霉素等治疗。

炭疽病预防的重点应放在控制家畜的感染和牧场的污染方面,病畜应严格隔离、焚烧或深埋,被感染动物的产品应高压灭菌处理。炭疽疫区或常发地区的牧畜业从业人员接种炭疽减毒活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免疫力持续约1年。

炭疽芽孢杆菌可用作生物战剂。20世纪40年代,日本曾利用炭疽芽孢杆菌制造生物武器。21世纪初,美国“9·11事件”时期,恐怖分子曾用其制造“白粉信件”等生物恐怖事件。对此应当保持警惕并制订应对措施,如发生疫情,应及时隔离、消毒并紧急接种疫苗。

  • 李明远,徐志凯.医学微生物学.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 CARROLL K C, MORSE S A, MIETZNER T, et al.Melnick & Adelberg’s Medical Microbiology. 27th ed.New York: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2016.
  • PILO P, FREY J.Pathogenicity, population genetics and dissemination of Bacillus anthracis.Infection, Genetics and Evolution,2018,64:115-125.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