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学 . 设计学 . 信息交互设计 . 〔活动、事件〕 . 〔中国〕

上海双年展

/Shanghai Biennial/
条目作者胡洁

胡洁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24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2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中国国际性当代艺术作品双年展。

英文名称
Shanghai Biennial
创立时间
1996
主办机构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创办于1996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主办。每两年举办一届。在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且备受好评。上海双年展的宗旨为高度学术性与创新性,以开放的视野关注全球语境中社会文化交流的趋势。

1996年,首届上海双年展主题为“开放的空间”,展览着重表现中国艺术的多元化,包括雕刻、绘画、装置等多种类型风格。参展艺术家共29名,展出作品160件。1998年,第二届上海双年展展出作品共256件,主题为“融合与拓展”。2000年,第三届上海双年展的主题是“海上·上海”,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67位艺术家分别带来了300余件作品,参展的中国艺术家大部分是当代中国美术界的代表人物。2002年,第四届上海双年展主题为“都市营造”,由“都市营造”主题展、“都市营造”国际学生展和“上海百年百座历史建筑图片展”三个部分组成。意在对中国新型城市建筑的面貌和生活形态的急剧变化进行探讨。2004年,第五届上海双年展主题为“影像生存”,致力于探讨可视化技术,呈现影像的历史及其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在技术发展中建立人文关怀。2006年,第六届上海双年展主题为“超设计”,旨在打破艺术和实用之间的过于简单的对立关系,对艺术与设计、创作与工业、生活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提出全面的反思。2008年,第七届上海双年展主题为“快成快客”,展览聚焦于城市及城市的主体人。2010年,第八届双年展主题为“巡回排演”,为观众打造了一个流动性的论辩、展示、表演与生产的巡回剧场。2012年,第九届主题为“重新发电”,充分调动了城市的记忆和世博会的资源,形象地表达了上海双年展和当代艺术博物馆是思想的策源地、能量的发动机。2014年,第十届主题为“社会工厂”, 探究“社会性的生产”特点和“社会事实”的组成要素。2016年,第十一届主题为“何不再问”,展览在“终端站”“复策展平台”“理论剧院”,以及“51个人”的一系列板块中进行作品表达。2018年,第十二届主题为“禹步”,共有26个国家共67位艺术家参展,本届双年展也是上海双年展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展出拉丁美洲当代艺术家的力作,展会代表作品有《摆荡》《顺时针》《日食》等。

上海双年展汇聚优秀的艺术家资源,探讨艺术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交流平台之一。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