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哲学 . 宗教学 . 基督教 . 〔历史事件〕 . 阿维尼翁教宗

阿维尼翁教宗

/Avignon Popes/
条目作者汪维藩

汪维藩

最后更新 2024-12-04
浏览 207
最后更新 2024-12-04
浏览 20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309~1377年在法国南部边境教宗国领地阿维尼翁设立教廷的七任教宗的通称。

英文名称
Avignon Popes
所属学科
宗教学

中世纪中叶,西欧各国封建政权与罗马教宗之间的权力争夺激烈。14世纪初,法王腓力四世与教宗卜尼法斯八世为争夺统治权及教会财产展开斗争。卜尼法斯八世死后,在法国的压力下,1305年选立一名法籍大主教为教宗,即克雷芒五世(Pope Clement Ⅴ,约1264~1314),但他始终未去梵蒂冈。1309年,教宗克雷芒五世将教廷迁至阿维尼翁。迫于腓力四世的压力,他同意国王向法国教会和神职人员征税,解散拥有大量财产的圣殿骑士团,并颁布通谕承认世俗王国是由上帝直接设立的。在他之后担任教宗的,有约翰二十二世、本笃十二世、克雷芒六世、英诺森六世、乌尔班五世和格列高利十一世,都是法国人。枢机主教团中法国人亦占大多数。1377年,格列高利十一世接受了神秘主义者谢拿的迦特林等的劝告,而罗马城的动荡局势也使他感到有必要回罗马坐镇,遂将教廷迁回罗马。

阿维尼翁教廷先后历时七十余年。因受制于法国王室,历史上有“阿维尼翁之囚”之称,或借用古代以色列人被掳至巴比伦70年的历史,称之为“巴比伦囚虏”。各派史家对其评价颇有争议。20世纪初以前多认为阿维尼翁教廷偏安僻壤,贪得无厌,道德败坏,是教廷史上的黑暗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F.彼特拉克曾称之为“全世界的臭水沟”。现代西方史学家则多认为这是出于罗马正统观念的偏见,并认为:阿维尼翁时期的教廷确曾进行机构调整,提高枢机主教团的权力;继续厘定教会法典,扩大传教范围;兴办大学教育等措施,力图改革。

格列高利十一世于教廷迁回罗马的次年死去。法、德、意各国统治者为争夺对教廷的控制权,在选立教宗的问题上多次发生争论,后酿成天主教会大分裂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