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宝训以“八福”为基本内容,是基督教神学伦理的根源与核心。最早使用“登山宝训”一说的是4世纪的拉丁教父奥古斯丁,后沿用至今。
根据《马太福音》5~7章,耶稣在拿撒勒时登到山上对门徒讲话,将上帝国里的法则说给门徒听,让门徒以此作为自己言行的基本准则。其基本内容就是“八福”观念。“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做了如下教诲:“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马太福音》5:1~10)
除了“八福”伦理训诫,耶稣的登山宝训中还包括关于律法、婚姻、起誓、爱、报复、祷告、宽恕、金钱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教诲,是基督教伦理规则与基督徒言行要遵照的基本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