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酰肼于1990年由美国罗门哈斯公司(今属陶氏益农公司)开发。
虫酰肼为无色粉末,熔点191℃,蒸气压<1.56×10-4兆帕(25℃,气体饱和度法),相对密度1.03(20℃),KowlgP=4.25(pH7),亨利(Henry)常数(计算)<6.59×10-5帕·米3/摩尔,水中溶解度0.83毫克/升(25℃),在有机溶剂中微溶。94℃下稳定期7天;pH7,25℃的水溶液光稳定;在无光无菌的水中稳定期30天(25℃);池塘水中DT5067天,光存在下30天(25℃)。
对大小鼠低毒,对兔眼和皮肤无刺激。对豚鼠皮肤无致敏性。大鼠吸入LC50(4小时,毫克/升):雄鼠>4.3,雌鼠>4.5。无可见作用水平(NOEL)[毫克/(千克·天)]:大鼠(1年)5,小鼠(1.5年)8.1,狗(1年)1.8。每日允许摄入量(ADI):(JMPR)0.02毫克/千克[1996,2001,2003],(EPA)0.018毫克/千克[1999]。埃姆斯(Ames)试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点突变、活体和离体细胞遗传学检测和离体DNA合成试验均呈阴性。对鹌鹑和野鸭低毒,对鱼高毒,对水蚤、藻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剧毒。蜜蜂LD50(96h,接触)>234微克/只。蚯蚓LC50>1000毫克/千克。对食肉螨、黄蜂和其他有益种类安全。在老鼠体内代谢产物是氧化烷基取代的芳香环,主要是苄基位置的氧化。苹果、葡萄、水稻、甜菜中代谢产物主要成分是结构不变的虫酰肼。
虫酰肼是促进鳞翅目幼虫蜕皮的新型仿生杀虫剂,对昆虫蜕皮激素受体(EoR)具有刺激活性。能引起昆虫、特别是鳞翅目幼虫的早熟,使其提早蜕皮致死。同时可控制昆虫繁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并具有较强的化学绝育作用。对捕食螨类、食螨瓢虫、捕食黄蜂、蜘蛛等有益节肢动物无害,对环境安全。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但对半翅目、鞘翅目等害虫效果较差。以10~100克(有效成分)/公顷可有效地防治果树、蔬菜、水稻等作物及森林,防治各种鳞翅目等害虫,如苹果卷叶蛾、松毛虫、甜菜夜蛾、美国白蛾、天幕毛虫、云杉毛虫、舞毒蛾、尺蠖、玉米螟、菜青虫、甘蓝夜蛾和黏虫等。持效期长达2~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