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主教会,一个修道士必须在隐修院或会院里与其他修道士一起生活,他们遵守共同的会规。要成为一个修道士必须要经过几个阶段:首先是保守期,保守期者(postulant)生活在隐修院中,以确认他是否获得了成为一个修道士的召叫,在这个阶段,他可以自由离开隐修院;如果他本人和团体都认可了他的修道志向,他就可以进入初学者(novice)阶段,大约六个月或者一年,在这个阶段他要接受修道士的培育,尝试过更为完整的修道士生活;在此之后,他要宣发暂愿(temporary vows),经过数年的不断确认之后,他才能宣发终身誓愿(permanent vows),成为一个为隐修生活奉献一生的修道士。
在绝大多数隐修院里,修道士们都过着简单的生活。他们居住在狭小的个人房间里,每天聚集在一起参与圣祭并做时辰颂祷,并在饭厅集体用餐。
将被授予神父或执事圣职的修道士被称为“有品修道士”(choir monk),其他的修道士则被称为“平信弟兄”(lay brother)。在现代修会里,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尽管历史上他们区分严格:有品修道士有文化,专务祈祷;平信弟兄则多以体力劳动为修道院提供物质支持。
在东正教会,修道士具有非常特殊和重要的地位。人们普遍接受的一个说法是“天使是修道士之光,修道士是普通人之光”,东正教的修道士将他们自己与世界分离开来是为了不间断地为这个世界祈祷。他们绝少承担社会工作,以独修、半独修或共同修道的方式专务祈祷,与外部世界不发生或很少发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