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铁器器类有犁铧、耧铧、锸、镢、铲、锛、斧、凿、、齿轮、钩、锤、鼎、熨斗、悬刀、环、削、书刀、剑、环首刀、戟、矛、铠甲、蒺藜、镞或铁铤铜镞等。
西汉早期的铁器生产公私兼有,管理相对无序。汉武帝实行“莞盐铁”法,盐铁官营,在各地置铁官,铁器生产的规模、管理、技术均大为提升。东汉承袭旧制,继续官营政策,直至东汉和帝继位才盐铁开禁。考古发现的汉代冶铁作坊遍及中原各地。著名的有河南巩义铁生沟、郑州古荥镇、南阳瓦房庄等。这些作坊除了发现各种铁器之外,还出土熔炉、耐火砖、鼓风管、原料与燃料、铸范等。河南的巩义铁生沟、南阳瓦房庄等作坊生产的铁器上还发现“河一”“河二”“河三”“阳一”“阳二”等政府对“官铁”的管理标志。汉代冶铁业在战国时期已经普及的铸铁生产和早期铸铁柔化技术基础上,发展出更加成熟的铸铁脱碳技术,生产出大量性能更佳的脱碳铸铁、铸铁脱碳钢、球墨铸铁产品。经过对河南几座冶铁作坊出土的300多件铁器的分析,汉代的脱碳铸铁产品占到全部抽检铁器的近一半。特别是社会化程度最高的锸、镢、铲等农具,大都经过脱碳处理。脱碳主要通过炒铁(钢)和反复锻打实现。山东苍山东汉墓出土的一件环首大刀,即为一件经反复锻打制造的铁器精品。此刀长111.5厘米,刀背上有错金文字“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孙”。此器截面可观察到反复锻打的层叠结构,刀身可观察到细密的珠光体组织,含碳量在0.6%~0.7%,刃部经过淬火。有人称之为“百炼钢”产品。性能更好的球墨铸铁产品也已在汉代出现。南阳瓦房庄、巩义铁生沟等冶铁作坊都检测出具有发育良好球墨组织的铁镢。至迟到西汉武帝时期,中国的铁器生产已经建立起基本完整的钢铁生产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
汉代铁器反映出当时的铁器生产与应用已覆盖农业生产、手工业制作、日常生活以及军事战争等各个领域。当时以中原为重心的铁器制作技术,还表现出强势向周边地区传播的态势。例如西汉乐浪郡的设置,使得中原的生铁技术以更强大的势头传播至朝鲜半岛。汉代乐浪地区墓葬出土铁器种类有刀、剑、环首刀、矛、戟、镞、斧、凿、镰、弩机、马具等,具有明显的汉代特色。汉代铁器的生产和使用的全面普及,推动了土地开垦、水利兴修、交通完善,保证了社会稳定和军事强大,是汉代社会经济与文化高度繁荣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