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应急预案体系中,将某些规范应急保障职能的工作方案作为独立的专项应急预案或部门应急预案;此外,在各类应急预案中通常都有应急保障相关内容,规范应急保障类别及其相关角色或责任部门。在美国应急预案体系中,将应急保障职能定义为“应急支持功能”(Emergency Support Functions; ESF)。
应急保障
为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提供所需的各类应急资源的活动,包括人力、财力、物力、基本生活、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治安维护、人员防护、通信、公共设施和科技支撑等方面的保障。
- 英文名称
- emergency guarantee measures
- 所属学科
- 安全科学与工程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了以下11类应急保障职能。
人力资源保障: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应急队伍、应急管理人员、应急专家、应急社会组织和应急志愿者等。应急专业队伍包括:公安(消防)、医疗卫生、地震救援、海上搜救、矿山救护、森林消防、防洪抢险、核与辐射、环境监控、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铁路事故、民航事故、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事故处置,以及水、电、油、气等工程抢险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人员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承担应急管理职责的人员。应急专家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成立的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以及其他参与应急救援与处置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急社会组织和应急志愿者包括红十字会及其他应急相关社团组织、应急志愿者队伍等。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处置突发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应急处置工作。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必要时可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和公众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财力保障: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财政措施,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包括国际组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捐赠和援助所筹集的社会资金;以及通过发展灾害保险,鼓励单位和公民参加保险,灾后通过理赔所获得的恢复重建资金。
物资保障: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建立的各类应急物资储备,临时采购、征用的物资,以及社会捐助的物资等。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制度。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有关企业签订协议,保障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
基本生活保障:受灾群众和应急救援与处置人员的饮食、住宿、衣被、卫生等基本生活物资和设施。通常由相关地区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协同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医疗卫生保障:在灾区或事故现场开展的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医疗卫生工作。通常由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调集相关队伍赴现场开展卫生应急工作。负责医药器械保障的部门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和医疗设备。必要时,组织动员红十字会等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
交通运输保障:在应急救援与处置期间为保障应急相关人员、物资、装备运输而开展的交通运力调配、交通设施抢通、交通管制等各种保障措施。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紧急情况下通过采取应急交通工具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及时抢修损毁交通设施;必要时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可依法征用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等措施,确保运输安全畅通,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运输到位。
治安维护:由公安机关、武警部队等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人员防护:对灾区群众和应急救援与处置人员的安全防护。各级政府通过指定或建立与人口密度、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序,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的转移或疏散。应急组织指挥机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通信保障:包括应急指挥机构、应急人员及灾区公众的通信保障。各级通信管理部门和电信运营商通过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电视保障工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突发事件救援与处置过程中的通信畅通。
公共设施保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煤、电、油、气、水的供给,以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科技支撑:各类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离不开先进科学理论、方法、技术、装备等的支撑,因此,“依靠科技”成为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基本原则之一。各级政府应积极组织开展公共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加大公共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提高中国公共安全科技水平;注意发挥企业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研发作用。
1992年美国联邦政府发布《联邦应急响应预案》(FRP),并于2004年修订为《国家应急响应预案》(NRP),2008年修订为《国家应急响应框架》(NRF)。在1992年的FRP中,将应急保障职能定义为“应急支持功能”(ESF),形成了12组应急支持功能,分别是交通运输、通信、公共建设和工程、消防、信息和规划、公众照料、资源支持、卫生和医疗服务、城市搜索和救护、危险品响应、食品和能源。在2004年的NRP和2008年的NRF中将应急支持功能(ESF)进行了修订和扩充,包括交通运输,通信,公共建设和工程,消防,突发事件管理,公众照料、紧急援助、住房和人类服务,后勤管理和资源支持,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搜索和救护,石油和危险品应急响应,农业和自然资源,能源,公共安全与安保,长期社区恢复,外交事务等15组。在NRP/NRF中通过附件的形式详细描述每一个应急支持功能(ESF)的协调人及其主责机构和支持机构(包括非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在不同应急阶段该ESF的主要任务、需要的资源与能力,并明确每个ESF成员的职责。
应急支持功能 | 功能协调人 | 主要职能 |
ESF #1—交通运输 | 交通运输部 | 协调交通系统和基础设施管理的支持,运输法规,国家领空管理,并确保国家运输系统的安全。功能包括但不限于:运输模式管理和控制;交通运输安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稳定和恢复;运输限制;损害和影响评估 |
ESF #2—通信 | 国土安全部(国家通信系统) | 协调关键通信基础设施的重建,从网络攻击中加快系统的稳定和应用,协调对响应工作的通信支持。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协调电信及信息技术业企业;协调关键通信基础设施的重新建立和提供;保护、重建和维持国家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资源;监管联邦响应结构内的通信;促进和稳定系统和应用使其免于网络事件 |
ESF #3—公共建设和工程 | 国防部(美国工程兵部队) | 协调能力和资源以促进为一个灾难或一个事件的准备、响应和/或恢复提供服务、技术援助、工程技术、施工管理和其他支持。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基础设施保护和应急维修;基础设施恢复;工程服务和建设管理;生命拯救和生命支持服务的应急合同支持 |
ESF #4—消防 | 农业部(美国林业局) | 协调对火灾监测、扑灭和支持。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支持森林、农村和城市的消防活动 |
ESF #5—突发事件管理 | 国土安全部(联邦应急管理局) | 对涉及要求联邦协调的事件的行动支持和促进多部门的规划和协调。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事件行动计划;信息收集、分析和传播 |
ESF #6—公众照料、紧急援助、住房和人类服务 | 国土安全部(联邦应急管理局) | 协调提供大众关怀和应急援助,包括:大众关怀;应急援助;临时住房;人类服务 |
ESF #7-后勤管理和资源支持 | 公用事业局和国土安全部(联邦应急管理局) | 协调综合的事件资源规划、管理和维护能力,以满足灾难幸存者和救援人员的需要。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综合性国家事件的应急物流规划、管理和保持能力;资源支持(设施空间、办公设备和用品、合同订立服务等) |
ESF #8—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 卫生和人类服务部 | 对于实际或潜在的公共卫生和医疗灾难或事件的响应,协调援助的机制。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公共卫生;医疗高峰需求支持,包括患者运送;行为健康服务;大规模死亡管理 |
ESF #9—搜索和救护 | 国土安全部(联邦应急管理局) | 协调搜救资源的快速部署以提供专业救生援助。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建筑结构垮塌搜救;海事/海岸/水上搜救;陆地搜寻与救护 |
ESF #10—石油和危险品应急响应 | 环境保护局 | 协调对实际或潜在的石油或危化品的溢出和/或泄漏响应的支持。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石油或危化品污染范围和性质的环境评估;环境去污与清理,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和污染物管理 |
ESF #11—农业和自然资源 | 农业部 | 协调旨在保护国家的食品供应的一系列功能,应对动植物病虫害疫情,并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功能包括但不限于:营养援助;动物和农业健康问题的响应;动物和农业应急管理的专业技术、协调和支持;肉类、家禽和加工蛋制品的安全和防御;自然与文化资源以及历史遗产的保护 |
ESF #12—能源 | 能源部 | 促进受损的能源系统和组件的重建,并在一个涉及放射/核材料的事件中提供专业技术。功能包括但不限于:能源基础设施评估、修理和重建;能源业公用事业协调;能源预测 |
ESF #13—公共安全与安保 | 司法部 | 协调整合公共安全和安保能力和资源,以支持全系列事件的管理活动。功能包括但不限于:设施和资源安保;安保计划制定和技术资源援助;公共安全与安保支持;出入口、交通和人群控制支持 |
ESF #14—长期社区恢复【已被《国家灾难恢复框架》取代】 | 国土安全部(联邦应急管理局) | 社会的和经济的社区影响评估;对州、部落和地方政府以及私营部门的长期社区恢复援助;减灾项目实施的分析和评估 |
ESF #15—外交事务 | 国土安全部 | 协调发布准确、及时、易理解的公共信息以影响受众,包括政府、媒体、非政府组织和私营部门。与州和地方官员密切配合,确保延伸到整个社区。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公共事务和联合信息中心;跨部门(本地、州、部落和领地)的事务;国会事务;私营部门拓展;社区关系;部落全灾种应急响应行动 |
扩展阅读
- 冯俏彬,贾康.应急管理与公共财政.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