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泛分布。国际上分布于东半球各国,已经传入美国东部一些州。
黑圆角蝉
半翅目角蝉科圆角蝉属的一种。
- 英文名称
- globular treehopper
- 拉丁文名称
- Gargara genistae
- 目
- 半翅目
- 科
- 角蝉科
- 属
- 圆角蝉属
- 所属学科
- 生物学
成虫(见图)。雌性体长4.6~5.5毫米,雄性3.9~5.0毫米,雌性比雄性个体大。黑色,赤褐色或黄褐色。头部黑色,基缘弓形弯曲,下缘倾斜,波状,明显上翘。复眼黄褐色至深褐色,卵圆形。单眼白色至浅黄褐色,位于复眼中心联线稍上方,额唇基1/2伸出头顶下缘,略向后倾斜。前胸背板赤褐色至黑色,有稠密刻点和灰白色至黄褐色斜立细毛。前胸斜面倾斜,宽为高的3倍。前胸背板背盘部低平,中脊起不明显,仅在后突起上较发达。后突起粗直,伸达前翅臀角处,有时伸达前翅第五端室中部,由中部起渐尖,侧脊发达,顶端较钝。小盾片两侧露出较宽,赤褐色至黑色,有稠密刻点和浅黄褐色斜立细毛。前翅基部1/6革质,黄褐色至黑色,有刻点和细毛,翅脉浅黄褐色,盘室处的横脉常为褐色,2盘室,端膜宽。后翅无色透明,翅脉浅黄褐色。胸部侧面褐色至黑色,有稠密的灰白色至浅黄褐色斜立细毛,中后胸两侧及腹基部常有绵毛组成的白斑。足腿节以上为黑色,胫节和跗节黄褐色至赤褐色。腹部黄褐色至黑色。
卵。白色,长椭圆形,弯曲,一端较粗,长1.1毫米,最大直径0.3毫米。卵壳表面光滑,受精孔位于较粗的一端。
若虫(见图)。5龄若虫体长6.1~6.5毫米,宽1.7毫米,红褐色,密被刺毛。头宽等于高的2倍,头顶表面生有短刺,向后倾斜,基缘半圆形。头顶突发达,有刺。单眼黄色。复眼球形,黄褐色。眼下片向外延伸达不到复眼外缘。头顶下缘平齐,呈直角弯向腹面。额唇基不分瓣,完全位于头的腹面。喙长,末端达腹部第二节。前胸斜面宽大于高,脊起发达,上面生有2列基瘤刺。前胸背板有上肩角芽,后突起达中胸背板1/2处,下侧角长,周缘有细刺。中胸背板中部隆起并向后突出。后胸背板上方有1对发达的基瘤刺。前翅芽端部钝圆,可达腹部第三节。腹部背板基瘤刺较多,背瘤突很发达,黑色,生有2~3根刺,侧背瘤突不发达,形似基瘤刺,第九腹节等于腹部全长的2/5,背面及下侧缘均生有发达的基瘤刺,各腹节侧生片略呈半圆形,周缘生有长刺。3对胸足相似,胫节扁平,前后侧缘各有1列基瘤刺。
不完全变态类。在中国陕西杨凌年发生两代,以卵在土表下5~20厘米的刺槐等根茎表皮下越冬。5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孵化盛期在5月中旬。6月初成虫开始羽化,6月中旬进入羽化盛期。第一代卵6月下旬出现,7月中旬出现若虫,8月上、中旬出现成虫。雌成虫对产下的卵有照料行为。若虫孵化后即爬到刺槐枝条幼嫩部分取食,有蚂蚁伴随。是枸杞栽培圃中的重要害虫。
在枸杞园等园中防治可采用以下措施:①喷药防除。施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8000倍,对成虫、若虫均有很好的杀伤效果。②清除杂草和野生树苗。黑圆角蝉寄主种类多,常常转移到田间杂草、田边其他野生植物上,产卵或栖息,因此清除枸杞园中的豆科、茄科等杂草,以及田边的野生酸枣是必要的。③消除卵块。结合日常农事操作,人工消除卵块,剪去带卵枝条,可以减少虫源。④保护利用天敌。防治枸杞栽培中的黑圆角蝉,保护和利用中华大刀螳、广腹螳螂、蠋敌等天敌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