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应急与救援〕 . 灾害 . 业务连续性管理

业务连续性管理

/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BCM/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23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2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识别对组织的潜在威胁以及这些威胁一旦发生可能对业务运行带来影响的一整套管理过程。

英文名称
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BCM
所属学科
安全科学与工程

业务连续性管理为组织建立有效应对威胁的自我恢复能力提供了框架,是保护关键相关方的利益、声誉、品牌和创造价值的活动。

业务连续性是在中断事件发生后,组织在预先确定的可接受的水平上连续交付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能力。业务连续性管理是实现业务连续性的过程并使组织准备处理有可能妨碍实现其目标的中断事件。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工作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通过运用计算机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人类生产生活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也逐渐增长。在20世纪60年代末,计算机系统在解决系统持续运行的问题时,率先对单点故障采用了冗余措施,这是最早体现业务连续性管理思想的方法。虽然当时并没有出现业务连续的清晰概念,但部件冗余、容错等方法的采用,为增强计算机应用系统持续运行的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然而一旦灾难发生,我们需要恢复的是业务,数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尤其是“9•11”等事件发生后,人们更加意识到仅仅恢复数据中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从组织整体层面考虑,确保组织业务连续运行的管理模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被付诸实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业务连续性管理不单是灾难恢复、危机管理、风险控制或者技术恢复,它不是一个专门的学科,而是由业务自身驱动的综合学科。其中设施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健康和人身安全都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传统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单独来看每一个学科都是独立的,但从全面、整体的企业业务连续过程来看,它们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和组成部分。业务连续性管理所涉及的范围不仅仅限于上面所列出的,而且还有风险管理、灾难恢复、紧急时间管理、安全管理、知识管理、危机通信和公共关系等学科,其核心是保障企业业务连续运行。任何与此有关的领域都可以成为其组成部分,因此,业务连续性管理是一个开放的架构。

为了提高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适应国际发展趋势提升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研制了中国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标准,促进业务连续性管理理念在国内的推广实施。为保持中国制定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遵循国际统一规则,选择等同采用ISO 22301《公共安全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要求》,同时,根据ISO 22313《公共安全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指南》研制中国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指南标准。现阶段发布的两项国家标准为GB/T 30146《公共安全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要求》和GB/T 31595《公共安全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指南》。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