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水利部印发的《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正式提出水利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利信息采集设施、水利信息网和水利数据中心。2012年,中国水利部印发《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将水利信息采集设施细分为水利信息采集、水利工程监控;将水利信息网细分为水利通信设施、水利信息网络、视频会商设施,并增加了水利应急管理。2016年,中国水利部印发《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水利数据中心细分为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机房环境等,并删减水利应急管理。
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水利信息采集、水利工程视频监视、水利通信、水利网络、视频会商及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机房环境等基础设施。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7年,具体建设情况为:①信息采集。各类信息采集点超过42万处。②水利工程视频监视。监视点约12万个。③水利通信。建成新一代水利卫星通信网,固定卫星小站706台(套)、便携式卫星小站163台(套),可实现语音、数据和图像传输,并承担着部分重要水文数据传输、应急抢险和数据广播等业务。④水利网络。中国水利部与所有部属单位和32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实现全联通;流域管理机构与其下属单位实现全联通;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与下级地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实现全联通;与区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联通率达到86.89%,为水利业务应用提供了良好网络服务。⑤视频会商。中国水利部与流域管理机构、省级联通率达100%,337个地市级水利部门、2262个区县级水利部门和15796个乡镇接入了视频会商。⑥计算存储。省级以上水利部门配置了各类服务器7200余套,在线存储设备容量达到3.3PB,存储各类信息资源约有1200多项,数据总量达1.9PB,覆盖了防汛抗旱、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农村水利、电子政务等水利各业务领域。
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对水利业务中的信息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