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利云架构体系以水利部云中心与省级云中心为主体,有条件地集成国家公共政务云,适当使用有安全保障的社会公共云,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云服务。
水利云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例如,中国水利部云中心是由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水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和高分水利遥感应用示范系统先期攻关项目等组成,通过逐步开展水利基础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云向平台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云升级过渡而形成的。上海市“水之云”是上海市中长期水务海洋信息化规划重点建设内容之一,初步搭建“水之云”平台框架,实现各类资源和服务全局共享。浙江省水利厅利用地方政府政务云和公共服务云等资源,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和阿里云上建立移动终端台风路径信息发布服务。
水利部云中心由水利部机关、流域管理机构,利用已有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和适度租赁公共云,统筹组成国家级双中心。省级则综合利用已有计算、存储和网络、地方政府政务云、公共服务云等资源,组成省级云中心。对于部分省份,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可利用水利信息网互联优势,将业务应用部署在水利部云中心,实现计算、存储等基础设施资源的池化管理和弹性应用,更高效地满足水利业务应用需求。
建设水利云的初步实践为较好地解决基础设施统筹力度不足、应用分散、重复建设和安全保障程度低等制约性问题发挥了较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