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阶包括距今5.005亿~4.97亿年前在地球上形成的全部地层。阶名取自定义其底界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所在的行政区——中国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2008年被批准建立。
古丈阶
寒武系第3统最上部的一阶,即寒武系第7阶。
- 英文名称
- Guzhangian Stage
- 所属学科
-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古丈阶及定义其底界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由中国、美国和意大利专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建立。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在2004年底以全票表决结果,通过了以光滑光尾球接子(Lejopyge laevigata)的首现为标志确定全球寒武系第7阶底界的提议。随后的2006年秋,中国、美国、意大利团队和由G.叶加利耶夫率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英国专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分别向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第7阶工作组提交了基于这个定界标准的提案。中国提案提议以湖南古丈罗依溪剖面为层型建立全球古丈阶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哈萨克斯坦提案建议以该国南部小卡拉套的基尔沙巴克替(Кыр-Шабакты)剖面为层型建立全球“阿尤索坎阶”(Ayusokkanian Stage)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2007年2月,国际第七阶工作组通过通讯表决,淘汰了哈萨克斯坦的提案,罗依溪剖面成为唯一候选层型。同年7月和8月分别由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和国际地层委员会以全票表决通过。2008年3月,国际地科联批准建立寒武系第7阶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由它定义的全球古丈阶。
层型剖面位于湖南古丈罗依溪镇西北的酉水(凤滩水库)南岸,在古丈县城以北约15千米,界线层段是整个罗依溪剖面中的一段层段,厚45米,是建设S229省道公路形成的人工开凿面。界线层段出露完好,全由海相碳酸盐岩(泥质纹层灰岩、结晶灰岩)组成,含有丰富的、高分异度的“斜坡相三叶虫动物群”。层型点位位于一层灰黑色薄层细晶灰岩之内,下距花桥组底界121.3米,与全球性分布的光滑光尾球接子Lejopyge laevigata(Dalman)在地层中的首现一致。点位处在光尾球接子的演化谱系中,即由光面光尾球接子(Lejopyge calva)向始祖褶纹球接子演化,进而向中华球接子(Lejopyge sinensis)演化的谱系中。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09°57.88′,北纬28°43.20′。
在世界范围内,古丈阶的岩石地层类型与鼓山阶大体一致,有些地区岩石类型几乎完全相同,如中国华南和塔里木、北美、澳大利亚Amadeus盆地、北欧、东欧地台、中近东地区等;有的地区的沉积环境稍有变化,如中国华北和东北南部从下部的鲕状灰岩转变为以泥质条带灰岩、泥质灰岩为主并夹有页岩;在西伯利亚的一些地区,奥列尼奥克河下游、安纳巴尔河流域则从灰岩转变为白云岩。
古丈阶的生物地层主要以三叶虫划分,通常分为3~5个带,有的地区也采用牙形刺分带。中国华南湘西的古丈阶包含4个球接子带、3个多节类带和2~3个牙形刺带,球接子带自下而上为:Lejopyge laevigata带、Proagnostus bulbus带、Linguagnostus reconditus带、Glyptagnostus stolidotus带;与其相当的多节类带为:Pianaspis sinensis带的上部、Wanshania wanshanensis带、Liostracina bella带;与其相当的牙形刺带为:Shandongodus priscus-Hunanognathus tricuspidatus带、Westergaardodina quadrata带、Westergaardodina matsushitai-W.grandidens带(或Furnishina miao组合)。
扩展阅读
- DONG X,REPETSKI J E,BERGSTRÖM S M.Conodont biostratigraphy of the Middle Cambrian through lowermost Ordovician in Hunan, South China.Acta Geologica Sinica,2004,78:1185-1260.
- PENG S,BABCOCK L E,ZUO J,et al.The Global boundary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of the Guzhangian Stage (Cambrian) in the Wuling Mountains, northwestern Hunan, China.Episodes,2009,32: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