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建成于1912年4月2日,船长269.06米,宽28.19米,高53.3米,型深19.7米,吃水深度10.54米,载重量46328吨,排水量52310英吨(约53149.41吨),有九级甲板,动力装置包括2台往复式4缸5胀倒缸蒸汽机以及1台帕森斯式低压蒸汽轮机,驱动3个螺旋桨,巡航时速21节(1节约为1.852千米/时),最高时速24节。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载有乘客及船员共计2224名,开启首航由英国南安普顿驶往美国纽约,4月14日23:40船舶在北纬40°46′、西经50°14′与冰山相撞,4月15日凌晨2:20“泰坦尼克号”沉没在北大西洋。此事件造成1500余名乘客及船员死亡,为和平时期死伤人数最惨重的海难之一。
举世震惊的泰坦尼克号事件引起了人们对海上安全问题的关注。1913年12月12日,第一届海上生命安全国际大会在伦敦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救生艇、无线电通信、航行安全训练等数项提议,并讨论了冰山检测问题。1914年1月20日颁布了《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Safety of Life at Sea; SOLAS),一直更新、沿用至今。1914年1月30日国际冰山巡逻组织(International Ice Petrol; IIP)正式成立,主要任务是通过雷达、巡逻飞机和船舰对冰山进行实时监测,并向海事部门提供冰山预警信息,已有17个成员国。同时,还通过了世界通用的海上无线电规范,规定轮船必须配备无线电设备及二级备用电源,保证无线电24小时开机值守。此外,新的海事安全规则要求,救生艇必须能容纳船上的所有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