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花齿蓟马分布在中国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和宁夏等省、自治区。
昆虫纲缨翅目(Thysanptera)锥尾亚目(Terebrabtia)蓟马科(Thripidae)齿蓟马属(Odontothrips)一种。
牛角花齿蓟马分布在中国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和宁夏等省、自治区。
牛角花齿蓟马成虫体长1.3~1.6毫米,触角8节,前足粗,前胫内缘端部有1个或2个爪状突起,偶有缺,但有时退化;跗节2节,前跗节端节内缘有1个或2个小钩齿或节结。雌虫体长约1.5毫米,体暗棕色,包括足和触角,但前足胫节、中、后足胫节最基部暗黄色;各跗节和触角节Ⅲ黄色,节Ⅳ有时淡棕色;前翅灰暗,包括最基部及翅瓣,但基部约1/7无色透明。主要鬃暗。雄虫相似于雌虫但较小,节IX背片鬃5对,大致成弧形排列。卵长约0.2毫米,宽0.1毫米,肾形,半透明,微黄。若虫4龄体长0.5~1.2毫米,随着虫龄增大,体色变为淡黄色,3龄、4龄若虫不取食,但能活动,因而称为前蛹和蛹。
在内蒙古1年发生5代,以伪蛹在5~10厘米土层中越冬。4月中旬气温在8℃以上羽化成虫,开始活动,6月初为第二代卵孵化盛期,7月上旬为第二代开始后世代重叠成虫盛发期,10月中旬气温7℃以下开始化伪蛹越冬。室内饲养观察,成虫寿命6.3~12.2天,卵期7~8天,若虫期10.3~29.8天。雌虫在花穗轴、花蕾及叶片组织内产卵,若虫在嫩叶及花内生活。在内蒙古观察,发育繁殖的最适气温20~25℃,相对湿度60%~70%。主要为害苜蓿、黄花草木樨及三叶草属的植物,对花器和叶片都可造成严重危害,特别是对北方苜蓿第二、第三茬草构成较严重的威胁。
气候条件是影响牛角花齿蓟马生存和繁殖的重要因素。牛角花齿蓟马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8~25℃。当温度超过35℃时,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为成虫;38℃高温时,卵不能孵化。随着温度的升高,牛角花齿蓟马的发育速率增加,当温度超过25℃,死亡率增高。在内蒙古4月中旬平均气温在8℃以上时,羽化成虫向返青植株迁移,4月底迁移完毕。10月中旬平均气温降至7℃以下时,化蛹进入土层中越冬。呼和浩特地区牛角花齿蓟马1年发生5代,由于繁殖快且繁殖力强,世代重叠严重。6月上旬前及8月下旬后,当室外试验田平均气温为14.1~20.1℃,室温为15.0~21.0℃,相对湿度在50%~70%时,繁殖1代需30~37天。6月中旬到8月中旬,当平均室温在23.0~25℃,空气相对湿度绝大部分在60%~70%时,蓟马发育繁殖较快,各虫态历期都很短,繁殖1代只需25天左右。7月中下旬室温持续在25~26℃,此时第四代若虫向成虫转化所需的时间明显延长,成虫羽化到产卵最短时间也延长至4天。温暖干旱季节有利于牛角花齿蓟马大发生,高温多雨对其发生不利。雨水的机械冲刷和浸泡对蓟马有较大的杀伤作用。
寄主植物也是影响牛角花齿蓟马大发生的影响因素。苜蓿为多年生牧草作物,其形成的多年不变的小生境为蓟马生长生活以及种群数量的积累提供了稳定的条件,随着苜蓿生长年份的增加,蓟马的为害日趋加重。从苜蓿返青期开始的整个生育期蓟马均可持续为害,轻者造成上部叶片扭曲,重者造成苜蓿成片枯萎,叶片和花干枯、早落,成为苜蓿最具危害性的害虫。
牛角花齿蓟马主要防治方法有:
①培育和选用抗虫品种。苜蓿抗虫育种是防治苜蓿害虫最经济、最安全的措施。因此,应积极开展抗虫苜蓿品种的引进和选育工作。同时,由于害虫种类和生物型的地区差异,引进的品种一定要经过抗虫试验后,确定应推广的战略及品种。②加强田间管理。牛角花齿蓟马在干旱少雨的条件下发生重。有喷灌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喷水击落蓟马,从而降低种群密度及后代发生数量。
①天敌防治。利用有利于天敌繁衍的耕作栽培措施,选择对天敌较安全的选择性农药,并合理减少施用化学农药,保护利用天敌昆虫来控制牛角花齿蓟马种群。苜蓿蓟马的天敌种类很多,其中以捕食性的横纹蓟马和各种蜘蛛数量为最多,1头勒平腹蜘蛛日食蓟马16.4头。横纹蓟马主要捕食蓟马的卵和若虫,当其与蓟马的数量比为1:8时,几乎植食性蓟马的卵和若虫都被消灭。捕食性蓟马的个体较大,每只个体体表携带的花粉可达340粒,对苜蓿的传粉也起到很大作用。在北京地区捕食蝽是蓟马的主要天敌,当捕食蝽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时,蓟马种群数量明显减少,蜘蛛的种群数量对蓟马也有一定的影响,而瓢虫相对影响较小。②生物制剂防治。可采用印楝素乳油、烟碱-楝素乳油、柠檬草乳油、农胜、苦参素等生物药剂防治。
利用牛角花齿蓟马的趋性,采用诱虫板及诱虫灯等工具对其进行诱杀。
苜蓿蓟马的防治指标为:植株高度在20厘米以下时,1~2头/株;在20厘米以上到结荚期,单茎(枝)的虫口数量5~10头。防治蓟马的药剂种类较多,防治效果比较好的化学药剂有: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马拉硫磷乳油、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毒死蜱乳油、高效氯氰菊酯和多杀菌素。生产中宜交替使用以上化学药剂,防止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药剂造成害虫抗药性;在花期和天敌种群数量大时,应用生物药剂斑蝥素生物碱或苦参素进行蓟马的防治,以保护传粉昆虫和天敌。一般在苜蓿株高30厘米时喷施农药,防治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