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主体性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包括翻译主体的为我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翻译主体的为我性指翻译主体从自我或自我所代表的社会团体利益出发,通过开展翻译活动满足自身需要的特性。翻译主体的能动性指翻译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翻译的认识确立翻译目的,进而做出相应的翻译策略选择。翻译主体的创造性指翻译主体对环境与条件的超越,在通过翻译改造和影响社会的同时也改造自身的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翻译主体的自主性指翻译主体对自己的翻译行为所具有的一定程度上的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表现为主体在翻译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页
[{"ID":42420,"Name":"文学"},{"ID":44583,"Name":"语言文字"},{"ID":205657,"Name":"语用学、修辞学及翻译学"},{"ID":205660,"Name":"翻译"},{"ID":205672,"Name":"翻译主体"}]
. 文学 . 语言文字 . 语用学、修辞学及翻译学 . 翻译 . 翻译主体翻译主体性
/translation subjectivity/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209次
翻译主体本质力量的外化,是参与社会翻译活动的人通过翻译活动能动地满足与成就自我、服务人们跨文化交际需要、影响社会发展的特性。
- 英文名称
- translation subjectivity
- 所属学科
- 语言文字
扩展阅读
- 徐岚.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翻译主体性.上海翻译,2014,(4):34-38.
- 张艳丰.翻译主体性的界定问题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4):26-31.
- 段峰.认知语言学与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外语学刊,2007,(2):64-67.
- 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中国翻译,2003,(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