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草业科学 . 草地保护 . 草原鼠害 . 草原啮齿动物 . 蒙古黄鼠

蒙古黄鼠

/brandt/
条目作者刘晓辉

刘晓辉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243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24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啮齿目松鼠科黄鼠属的一种中型地栖哺乳动物。又称黄鼠、达乌尔黄鼠、草原黄鼠、阿拉善黄鼠、大眼贼、豆鼠子等。

英文名称
brandt
拉丁文名称
Spermophilus dauricus
又称
黄鼠、达乌尔黄鼠、草原黄鼠、阿拉善黄鼠、大眼贼、豆鼠子等
啮齿目
松鼠科
黄鼠属
蒙古黄鼠
所属学科
草业科学

蒙古黄鼠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的草原和半荒漠等干旱地区,如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北、山西中部和北部、陕西北部和甘肃西部。中国以外见于蒙古、俄罗斯。

蒙古黄鼠体型肥胖。体长180~210毫米,体重154~264克。头大,眼大而圆。耳长5~10毫米,耳壳退化,短小嵴状。前足掌裸出,掌垫2枚,指垫3枚;后足被毛,指垫4枚。尾较短,约为体长的1/3,尾端毛蓬松。体背面沙土黄色杂有黑褐色;体侧面、前后肢外侧面均为沙黄色;颈、腹部为浅白色;尾与背毛相同,末端有黑白色圆环;头部毛比背毛深,两颊与颈侧腹毛之间有明显分界线,眶周具白圈,耳壳呈黄灰色(见图)。

蒙古黄鼠蒙古黄鼠

蒙古黄鼠一般白昼活动,夜间偶尔出洞觅食。活动规律呈季节性变化,通常4~5月中旬,在12~15时活动最频繁;6~8月,有上午9~11时,下午16~18时两个活动高峰。

蒙古黄鼠有冬眠习性,一年内仅有6个月的活动时间。多数在9月末至10月中下旬开始冬眠,翌年2月中旬至4月上旬出蛰。黄鼠出蛰时间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一般高纬度地区出蛰晚,低纬度地区出蛰早。黄鼠出蛰顺序是先雄后雌,先成年鼠后亚成年鼠。刚出蛰的蒙古黄鼠,遇到天气突然变冷,会产生反蛰现象。反蛰期间不吃食物。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