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农学 . 草业科学 . 草地保护 . 草原鼠害 . 草原啮齿动物 . 东北鼢鼠

东北鼢鼠

/altai zokor/
条目作者宛新荣

宛新荣

最后更新 2025-02-12
浏览 197
最后更新 2025-02-12
浏览 19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鼢鼠属一种。又称地羊、瞎老鼠、盲鼠、瞎摸鼠子、华北鼢鼠。

英文名称
altai zokor
拉丁文名称
Myospalax psilurus
又称
地羊、瞎老鼠、盲鼠、瞎摸鼠子、华北鼢鼠
啮齿目
仓鼠科
亚科
鼢鼠亚科
鼢鼠属
东北鼢鼠
所属学科
草业科学

分布于中国、蒙古、俄罗斯。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等地。

体形圆粗,体重185~400克,体长240~270毫米,尾长25~55毫米。头吻宽扁,颈、胸、腰无明显区别。耳小隐于被毛之下。眼小。尾细短,前脚掌宽大,前指爪长明显大于指长;爪呈镰刀状。背毛灰棕色,体侧毛色渐淡,腹部淡灰色,吻鼻部与面部色浅。额顶常有一块大小形状不定的白斑,但有时不明显。

栖息于温带、寒温带土质松软的平原开阔地带。多发生在田间荒地、河漫滩、林间草地、农田等处。常年栖居于地下生活。听觉特别灵敏。地下洞道长达20米以上,面积可达100平方米,分为通道洞、储粮洞、粪洞、窝巢、朝天洞。地面每隔一段有洞内抛出的小土丘,称为“鼢鼠丘”。可以此辨认其洞道的去向。雌雄分居,雌性洞道较雄性复杂。不冬眠。有怕光、怕风的习性,见风就堵洞。极少到地面上觅食、寻偶。以早、晚活动最盛。小雨及阴天全天都能活动。冬季深居于洞内,不甚活动,主要是采食和储粮的活动。

食性杂,食物主要以植物的地下部分,亦食植物的茎叶和地下害虫,尤其喜食块根、块茎及植物的种子,为害马铃薯胡萝卜小麦玉米等。对草原植被亦有一定为害,在刈割草场常形成密集“鼢鼠丘”。

繁殖期主要在4~6月。每年繁殖1~2次,每次产仔2~4只,最多可产8只。幼鼠大多在出生2个月后与母鼠分居,7月份即可离巢独立活动。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