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名伊本·哈桑·伊本·海什木。又译阿尔哈岑。由于海什木1027年所著的自传保存至今,所以关于他的生平可以得到很多细节。海什木在巴士拉长大,期初他并未潜心于科研而是选择了仕途。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他厌倦了这种生活,决定将余生投入到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研究中去。尽管在巴士拉已经成为知名学者,他还是放弃了当地的工作来到埃及,此时的埃及恰逢哈基姆(al-Hākim,996~1021在位)统治下的法蒂玛王朝(The Fatimid,909~1171)。虽然哈基姆生性残暴,但他对科学非常感兴趣,资助了一批像本·尤努斯(Ibn Yunus)这样顶级的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海什木曾建议通过人工的方式治理尼罗河,哈基姆采纳了海什木的建议并责成他处理此事。但是当海什木率队考察后发现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为了避免遭到哈基姆的迫害,海什木装疯直至1021年哈基姆去世,在此期间私下坚持科学活动。哈基姆去世后,海什木澄清他只是装疯,随后在埃及艾孜哈尔清真寺通过编写数学著作和教授相关课程来谋生,直至去世。
海什木批判经验主义,提倡科学实验,他一生大约完成了92部著作,其中现存55部,主要涉及光学、视觉理论、天文学、数学等领域。7卷本的《光学》(Kitab al-Manazir)一书是其代表作,1270年被译为拉丁文(Opticae thesaurus Alhazeni)并在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数学领域他复原了当时已经遗失的阿波罗尼奥斯(Apollonius of Perga,约公元前262~约前190)《圆锥曲线》(Conics)第8卷的内容,对幻方、完全数、旋转抛物体体积理论等问题都有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