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与7世纪的天文学家婆什迦罗相区别,一般称其为婆什迦罗第二。大约于1114年出生在迈索尔邦(Mysore)的比德尔(Bidar)的一个世袭的婆罗门教家庭,曾居住在韦迦拉韦达(Vijjalavida),属于商谛梨亚血统(Śāndilya),这个家族直到10世纪末仍学者辈出。他的父亲马哈斯瓦拉(Maheśvara,1078~?)也是一位占星家,著有《天文捷算教本》(Karana-Grantha)和《生辰星占注释教本》(Jātaka-Tīkā-Grantha)。婆什迦罗第二在父亲指导下学习。马哈拉施特拉(Maharashtra)境内坎迪素(Khandesha)的村庄帕特纳(Pātnā)的寺庙废墟中发现一块石碑,碑文记载了婆什迦罗第二的孙子在国王的赞助下建立学校的经过,还称赞婆什迦罗第二的诗,称其精通弥曼差论(Mimāmsā)、数论(Sāmkhya)、胜论(Vaisesika)等印度哲学以及其他学艺,还精通韵律学、文学、数学与天文学。当时的学者称赞其为“学问之王”。他曾经长期在乌贾因(Ujaain)天文台领导研究工作,大约在36岁时著作《天文系统之冠》(Siddhānta-śiromani,1150),70岁左右著作《欢喜——实用历算手册》(Karana-kutūhala,1183或1184)。此外还著有《注释》(Vivarana)、《历算修正法入门》(Bīja-upanaya,一说非其著作)、《依照婆师湿方法的天文书》(Vaśistha-tulya)、《完全的天文仪器》(Sartobhadrayantra)、《婚姻之占》(Virahapatala)等,但只有《天文系统之冠》流传下来,其他均失传。《天文系统之冠》是对自婆罗摩笈多以来印度数理天文学集大成的著作,由《莉拉沃蒂》(Līlāvātī)、《算法本源》(Bījaganita,又译 “代数学”)、《行星运动》(Grahaganitādhyāya)和《天球》(Golādhyāya)四部分构成,每一部分都附有他自己写的散文体自注。在无理数计算、不定方程求解、无穷小算法、宇宙理论和天文计算等方面都有创造性成就。其中的《莉拉沃蒂》是古代印度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算术著作,曾在印度被作为教科书使用了好几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