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生物学 . 综论 . 人物

罗斯巴什,M.M.

/Michael Morris Rosbash/
条目作者王嘉雯

王嘉雯

最后更新 2023-06-27
浏览 128
最后更新 2023-06-27
浏览 128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944-03-07~ )

美国遗传学家。

英文名称
Michael Morris Rosbash
国籍
美国
出生日期
1944-03-07
出生地点
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
毕业院校
麻省理工学院

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197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1970~1973年,在爱丁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74年起在布兰迪斯大学任教。1989年起在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2007年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成员。2012年成为彼得·格鲁伯神经科学主席。

1974年,他与美国科学家J.C.霍尔合作研究调节生物钟昼夜节律的基因。1984年,他们以黑腹果蝇作为模式动物,克隆了第一个生物钟基因——period(简称per)。1988年,他们发现per基因编码的蛋白——PER蛋白,呈现出夜间积累而白天降解的昼夜节律变化。1990年,他发现per基因转录的信使RNA(mRNA)也呈现出昼夜变化,PER过表达会抑制体内per  mRNA的翻译,并首次提出“转录-翻译负反馈环路”模型。1992年,他利用免疫电镜技术对per基因的表达进行了亚细胞定位,发现PER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内影响生物节律。1998年,他们通过遗传基因筛选,在果蝇3号染色体上找到了与小鼠clock基因同源的dClock基因,并且发现dClock基因突变会激活per基因和tim基因。同年,他们还在3号染色体上发现了cycle基因,cycle翻译的蛋白质能与CLOCK蛋白结合形成二聚体激活pertim基因。同年,他还发现了果蝇生物钟的光受体——CPY蛋白。1999年,他发现了果蝇生物钟的起搏器——LNV神经元。

他的多项工作发表在《自然》(Nature)、《细胞》(Cell)、《神经元》(Neuron)等重要刊物上。2013年,获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2017年,因在揭示生物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方面有卓越贡献,而与美国科学家J.C.霍尔和M.W.杨共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