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烯为无色、略有芳香气味的气体,分子量62.5,沸点13.9℃,凝固点160℃,闪点78℃,蒸气比重2.15,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3.6%~26.4%。溶于乙醇、植物油,极易溶于乙醚、四氯化碳。氯乙烯的接触,主要在生产聚氯乙烯过程中,清釜工接触的浓度较高,另外在使用聚氯乙烯树脂制造各种制品时,有氯乙烯单体的产生。
氯乙烯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也可经皮肤进入。在体内的生物转化途径取决于空气中浓度:低浓度时转化为氯乙醇,高浓度时转化为氯乙烯环氧化物,然后再转化为氯乙醛。氯乙醇或氯乙醛再转化为氯乙酸而随尿排出体外。上述各种代谢产物在体内可与半胱氨酸或谷胱甘肽结合,再进一步进行生物转化。中毒机理不明,可用毒物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或免疫学说来解释。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接触高浓度时,往往无前驱症状而很快进入昏迷状态。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致红斑、水肿或坏死。
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该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该品的生产车间,须做好设备及管道的密闭,注意防火,并加强设备维护保养。聚合釜出料时,宜先用局部抽风;清釜前,釜内先放水,待剩余的氯乙烯气体排出、釜温下降后方可进入,并减少清釜次数,尽量用机械代替手工操作,加强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