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卫生工程与技术〕 . 职业毒理学 . 烃类化合物中毒 . 卤烃中毒 . 氯乙烯中毒

氯乙烯中毒

/vinyl chloride poisoning/
条目作者聂文

聂文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79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7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长期接触氯乙烯气体所引起的神经、消化、呼吸等以及导致肢端溶骨症或肝血管肉瘤的中毒现象。

英文名称
vinyl chloride poisoning
所属学科
安全科学与工程

氯乙烯为无色、略有芳香气味的气体,分子量62.5,沸点13.9℃,凝固点160℃,闪点78℃,蒸气比重2.15,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3.6%~26.4%。溶于乙醇、植物油,极易溶于乙醚、四氯化碳。氯乙烯的接触,主要在生产聚氯乙烯过程中,清釜工接触的浓度较高,另外在使用聚氯乙烯树脂制造各种制品时,有氯乙烯单体的产生。

氯乙烯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也可经皮肤进入。在体内的生物转化途径取决于空气中浓度:低浓度时转化为氯乙醇,高浓度时转化为氯乙烯环氧化物,然后再转化为氯乙醛。氯乙醇或氯乙醛再转化为氯乙酸而随尿排出体外。上述各种代谢产物在体内可与半胱氨酸或谷胱甘肽结合,再进一步进行生物转化。中毒机理不明,可用毒物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或免疫学说来解释。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接触高浓度时,往往无前驱症状而很快进入昏迷状态。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致红斑、水肿或坏死。

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该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该品的生产车间,须做好设备及管道的密闭,注意防火,并加强设备维护保养。聚合釜出料时,宜先用局部抽风;清釜前,釜内先放水,待剩余的氯乙烯气体排出、釜温下降后方可进入,并减少清釜次数,尽量用机械代替手工操作,加强个人防护。

  • 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职业中毒.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 何凤生,王世俊,任引津.中华职业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