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二甲酯中毒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几种论点:①由于硫酸二甲酯在体内的烷化作用及水解生成甲醇和硫酸及其水解产物硫酸氢甲酯而引起的毒作用;②由于硫酸二甲酯与蛋白质发生反应,损害皮肤及黏膜,而引起严重的炎症及坏死,有报告硫酸二甲酯所致皮肤损害属变态反应;③硫酸二甲酯对其他全身影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为硫酸二甲酯整个分子作用所致,最初的作用由于某种酶的甲基化所致;④硫酸二甲酯对机体生命器官具有细胞毒作用,除肺部病变外尚可致心、肝、肾损伤。
硫酸二甲酯中毒主要分为呼吸系统症状、眼部症状和皮肤损害症状、消化道中毒症状。①呼吸系统症状:轻者以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为主,有流涕、声音嘶哑、咽喉部烧灼感。检查可见咽喉、会厌溃裂和声带充血肿胀。严重者数小时后出现呼吸困难、胸部压迫感、喉头水肿和中毒性肺水肿,气管可有大片坏死黏膜脱落,引起窒息。可继发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肺气肿或偶见支气管瘘而引起皮下气肿。严重中毒者可发生休克,血压下降,并可有肝、肾及心肌损害。②眼部症状:轻者仅有眼结膜刺激症状,重者经潜伏期后出现眼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以及眼睑痉挛和水肿,视物模糊,结膜充血,角膜上皮有弥漫性点状浸润,甚至大块脱落,造成视觉减退或色觉障碍。③皮肤损害症状:接触处皮肤红肿,点状出血,12小时后可发展为大疱,24小时后尚有进展。严重时发生坏死,结缔组织疏松部位如阴囊处可因间接接触而造成损害。痊愈较缓慢,长期接触低浓度本品可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④经消化道中毒者,可立即引起咽喉部烧灼痛和胃肠道症状,以至出现胃穿孔。继之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喉水肿、肺水肿和肝损害,病情发展使整个呼吸道呈弥漫性坏死性炎症和支气管肺炎。成人口服致死量为1~5克。
硫酸二甲酯中毒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胸部X线等。
根据接触高浓度硫酸二甲酯史,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表现,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治疗硫酸二甲酯中毒的方法是: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脱去污染衣服,镇静、保暖;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给患者输氧,必要时给予抗过敏、祛痰、药物对症处理,面罩加压给氧;皮肤烧伤者,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局部用3%碳酸氢钠溶液敷24小时并仔细冲洗眼部,防止料液残存。完后用抗生素眼药水及醋酸氟轻松眼药水交替滴眼。
预防硫酸二甲酯中毒的措施主要包括:主要接触岗位附近应设置用于眼和皮肤清洗的喷淋装置,应穿工作服上岗作业,进入较高浓度作业区或设备检修及事故抢险人员必须佩戴有效的防毒口罩、防护眼镜和手套等;生产、使用或运输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跑、冒、滴、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