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电子政务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人大)的电子政务建设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98年初,全国人大信息中心建立,负责全国人大信息化建设和各地方人大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工作。随后,全国人大出台了《全国人大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把人大电子政务系统明确为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六大系统之一,极大地推进了人大信息化建设。201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提出围绕国家基本法律制度的建设,加强人大信息系统建设,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提供信息支持。全国人大至地方人大,积极创新,大胆尝试,使用了电子签到系统,电子表决器等新技术;会场内外,代表只要打开市人大常委会创办的代表网、公众网便能了解人大的各种信息,还可以查阅网上数据库、网上约见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等,在建设“电子人大”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
电子人大的内容主要包括:①人大机关内部的电子政务。②人大机关与人大代表之间的电子政务。③人大机关与政府部门、社会公众之间的电子政务。由于人大工作具有很强的法律性和程序性,因此人大的职能和工作流程并不能简单通过互联网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电子人大注重利用网络技术来拓展人大各项职能的运作,进一步发挥人大作用。
中国人大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从简单的文字处理,到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取得了一定进步,促进了立法信息公开、法律监督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电子人大的实质是人大机关利用网络技术,搭建一个在线平台,公开人大运作的各类信息、为代表履职提供服务、为常委会组成人员提供决策信息、实现部分网上事务处理、促进人大机关与代表和公众的互动、广泛收集民意等,是人大机关职能和作用的一个拓展和完善,是信息时代下人大机关的一种新型运作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