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上的电子政务主要应体现宣传引导、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和业务管理等几方面内容。在宣传引导上主要以各级政府网络载体的新闻信息为主线,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刊共同形成主流声音,正面宣传和引导社会舆情;在信息公开方面主要体现是政府信息通过互联网的公开发布;公共服务主要是以政府部门核心业务的信息化为主线,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及相应的网络载体提供公共服务。在业务管理环节,考虑到信息安全和保密性要求,也可以采用专网和政务外网结合应用,来实现系统内部的办公和资料交换。
电子政务的应用形式是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的,网络信息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引发电子政务开展形式的变化,从互联网的引入到超文本技术的应用,再到由此拓展的多种网络应用平台,电子政务能依托的工具正日趋多样。首先,应用最广泛的是各级政府主导的门户网站,这种应用形式以互联网为依托,受众广泛,数量庞大,民众认可度高,将会在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发挥主要作用。其次是具有地域性覆盖特点的广域网,这种应用形式区域性强,专业性强,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好。广域网也可以通过互通互联使范围进一步扩大。第三种应用形式是开发利用移动信息技术,与当前流行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嫁接融合,实现电子政务的创新开展。
根据电子政务应用领域和服务对象不同,一般将电子政务的应用分为三类:政府对政府的电子政务、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的过程是从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分散式建设与应用——发展到跨部门、跨业务系统的集成整合式建设与应用——再发展到数据共享的过程,呈现着从政府机构工具信息化、事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到组织信息化的发展轨迹,由此实现了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从分散的、各自为政的方式向集成整合、无缝隙的方式转变。
中国电子政务开展成效比较突出的应该是在公共服务领域:一是政府核心业务的公共服务,比如“金税工程”“金关工程”等政府投入开发的政府上网工程,为履行政府职能,加强监督监管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网络在线互动和在线办事开展较好,通过办事专栏、群众留言、领导信箱等方式,搭建了政府和民众的桥梁,缩短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有:内容保障机制不够健全;资源共享水平较低;重复建设情况突出;整体规划和技术标准不够完善;公务员应用能力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