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 . 体育学 . 体育实践体系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

空手道运动

/karate/
条目作者吴建忠

吴建忠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06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0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流行于日本的一种格斗术。双方利用拳法、腿法、摔法等技术进行对抗搏击的竞技体育运动。

英文名称
karate
所属学科
体育
演变
由唐手改良而来

空手道起源于中国,流行于日本,现被日本奉为本土传统的格斗技艺。14世纪中叶,中国少林拳传到琉球群岛,后传至日本各地。公元1429年,尚巴志王完成了琉球的统一,下令禁止人们携带武器。1609年以后,在岛津藩统治琉球时期又实行禁武政策。这一时期,琉球上层社会将福建咏春白鹤拳引入琉球固有的格斗技法中,并对其进行改良,形成了当今空手道的雏形——唐手,其本义为“从中国传入的拳法”。1922年,在日本第1届体育博览会上,船越义珍公开表演了空手道,向来自日本各地的与会者介绍了这项运动,并将唐手移植进入日本本土。1936年,船越义珍改良了唐手技术上的缺陷,并注意发掘其内在的禅理。较技术传授而言,船越义珍更注重对练习者文化内涵及人格修养的影响,并将这一格斗运动正式定名为“空手道”。自此,空手道正式形成。

1948年,美国和日本各自成立了本国的空手道协会。以大学为中心开展空手道运动,并逐渐普及到全国。1958年,日本空手道协会举办了第1届日本空手道锦标赛,参赛队为大学中的俱乐部。1964年具有全国性质的空手道组织——日本空手道联盟成立,并成功借助日本承办奥运会的契机广泛宣传,获得快速发展。1970年举行了第1届世界空手道锦标赛,并成立世界空手道联合会(后更名为世界空手道联盟),制定了一套统一的竞赛规则和评分标准。1976年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接受了世界空手道联合会,从此空手道正式走出日本,出现在除奥运会以外的世界各级大赛中。1999年,世界空手道联盟成为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唯一一个世界级空手道组织,空手道正式进入奥林匹克运动会,并成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表演项目。2016年8月4日,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9次全会上表决决定,空手道正式成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

2014年仁川亚运会空手道比赛现场2014年仁川亚运会空手道比赛现场

1990年,上海体育馆开设了第一家空手道培训班,标志着空手道正式在中国推广。1999年,经世界空手道联盟认可,中国第一个空手道委员会一一上海市武术协会空手道委员会成立,标志着空手道在中国开始了有组织性的发展。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启动空手道项目,并进行大力推广。2007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空手道联盟和亚洲空手道联盟,并成立国家空手道队。2008年,中国空手道协会正式成立。同年,国家队首次参加了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亚洲空手道锦标赛,并获得3枚金牌。随后,在空手道世界青年锦标赛中,中国选手吴秋凤获得中国空手道队首枚世界金牌。2010年,李红获得第20届世界空手道锦标赛冠军,实现了中国空手道项目在世锦赛上金牌零的突破。随着空手道项目进入奥运会,中国各省逐渐成立省级空手道协会,开展空手道运动的地区和练习者也在迅速增长,为空手道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2010年,李红(左二)在广州举行的亚运会空手道女子50公斤级决赛中夺冠2010年,李红(左二)在广州举行的亚运会空手道女子50公斤级决赛中夺冠

空手道主要内容包括组手和型。组手是空手道的徒手对抗形式,即双方利用拳法、腿法和摔法等技术进行的攻防练习。组手技术的特点是拳法和腿法变化多且刚猛无比,同时在运动中遵循“寸止”原则,在比赛中要求参赛者使用空手道允许的技术时必须控制击打力度,以避免伤害对手,即“击而不伤,点到为止”。型是空手道运动中的套路演练项目,是将实战中最有效的技术、招式、挡、击打、踢、摔等动作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构成一套应对假想四面八方来袭敌人的攻防连击套路,其每一个攻防技术动作都蕴含着实战意义,所以练习者在熟练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更要深知每个技术动作的攻防含义,并在练习中贯彻空手道“空手无先出手攻击者”的行为准则,这样才能发挥出空手道温和、谦让、冷静、容忍、爱好和平的精神,使型更具有生命力。

①“一击必杀”和“寸止精神”相统一。空手道具有很强的实战技击性,追求“一击必杀”的威力,并将此作为组手比赛中判定技术得分的原则。同时又强调“寸止精神”,不以击倒对手为目的,而是通过控制自己,用技艺取胜,从而展现练习者的武德修为。②崇尚礼仪,德艺双修。空手道坚守“始于礼而终于礼”的基本原则,强调自我超越、坚忍不拔的信念,从而使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谦虚、忍让、友好的品质。通过不懈的空手道修炼,以及严格艰辛的竞技对抗,使练习者养成强健的身体素质,掌握牢固实用的防身技术。③注重基础,技法全面。空手道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型和组手,二者相辅相成。型是组手训练的基础,每个套路均含有较多对称动作,有利于练习者形体的均衡发展,提升气质。组手是型的实际运用形式,以快、准、稳为主,而不以力量取胜,能充分发展练习者的速度、协调、灵活性等身体综合素质。空手道技法内容丰富,包含踢、打、摔、拿、投、锁、绞、劈、砍等技击动作和方法,能够让练习者得到全面的锻炼。④发声扬威,内外求整。空手道运动十分重视呼吸的运用,要求练习者在练习中气息与身体的律动和精神形成统一。通过发声可以增强攻击的力量,并能够达到威慑对手的目的。

空手道组手基本技术由步法、拳法、腿法和摔法组成。步法包括前滑步、后滑步、前跃步、后跃步、左侧移步、右侧移步、跳换步。拳法包括上段击技术和中段击技术。腿法包括上段踢技术和中段踢技术。摔法包括别腿摔、夹背摔、接腿摔、勾踢摔。空手道组手技术的特点为“控、变、灵、准、快”,在实战中要善于变换技术,灵活地运用技术,准确而快速地击打目标。

空手道战术是在运动员现有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心理素质等基础之上,根据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最优化地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战术方案,实施技战术活动。其核心在于造就有利的形式,掌握主动权,制人而不受制于人。

空手道组手基本战术主要有:①直攻战术。在没有虚晃和假动作的掩护下直接进攻对手的战术。可在对手体力不足时、对方的防守姿势出现空隙时、对手的速度慢于自己时,以及其他情况下使用。②强攻战术。强硬突破对手防守而发出的攻击。可在对手体力不足时、点数落后比赛将结束时、对手心理素质较差时,运动员自身是新手时采用。③佯攻战术。通过假动作等方法有目的地造成对方的错觉,从而实现真实进攻的战术。在面对动作和反应速度快、防守能力强的对手时可采用虚晃、假动作等方法扰乱对手,从而提高进攻的效果。④迂回战术。利用步法的移动从侧面进攻的战术。当面对力量足、对抗能力强的对手时,可避其锋芒,采用迂回战术,运用步法向两侧移动,从而制造进攻时机。⑤制长战术。限制对手优势技术的战术。需要充分了解对手的技战术,分析其得意技,进而制定针对性战术,使对手不能发挥其得意技,从而有利于自己的进攻。⑥制短战术。针对对手的薄弱环节进攻的战术。关键在于充分了解对手,掌握对手的弱点,进而集中攻其弱点,达到得分的目的。⑦多点战术。进攻立体交叉,全方位进攻对手的战术。面对技术水平高的对手时,单一技战术容易被防范,应采用多变的进攻方法,最大限度地分散对手注意力,掌握场上主动权。⑧突袭战术。针对对手的习惯性动作或者打破惯性思维而采用的进攻战术。比赛中应观察对手是否存在无意识的习惯性动作,进而采取相应的技战术进攻。此外,运动员在比赛中应注意节奏的变化,在变化中出其不意突袭对手。⑨反击战术。在防守过程中反击对手的战术。主要有先防守后反击、防中带攻、以防代攻三种形式。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距离掌控能力,时机把握能力和步法的灵活性。⑩心理战术。通过特定的方式和措施,干扰对手心理活动,影响其技战术发挥的战术。心理战术形式多样,可分为赛前心理干扰(如隐瞒实力迷惑对手等)和比赛中心理干扰(如强攻战术、佯攻战术等)。心理战术的目的是增加对手心理压力,使对手自乱阵脚,从而失去比赛的信心。

空手道运动的比赛场地是边长为8米(由场地外缘量起)的正方形场地,需铺有经世空联认可的垫子,场地四周应有2米净空的区域作为安全区。运动员在比赛中应配备经世空联认可的空手道道服、道带、拳套、护齿、躯干护具(女性必需配护胸)、护胫和护足。

由于空手道运动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在比赛中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为“寸止”,即“点到为止”,比赛中任何有违寸止原则的行为都将受到裁判的判罚。

①比赛时间。空手道比赛中,成年男子组每局3分钟;成年女子组每局2分钟;青年和少年组手比赛每局2分钟。②比赛级别。奥运会空手道比赛设男女各3个级别的比赛项目。男子为:67公斤级以下、75公斤级以下、75公斤级以上;女子为:55公斤级以下、61公斤级以下、61公斤级以上。世界空手道锦标赛设男女各5个级别的比赛项目。③技术得分。当一个有效的技术动作作用于有效得分部位(面部、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背部(不包含两肩、胸腹侧面)且满足于良好的姿势、竞技的态度、强有力的技术应用、警戒的状态、好的时机的把握、正确的距离这6个得分要素时,经裁判判定为正确而有效,则得分。空手道比赛得分情况可分为3种。一本(3分):使用技术踢击对方上段的部位,或者施展在被摔倒或已倒地的对手身上的任何有效的技术动作。有技(2分):使用技术踢击对方中段部位的技术动作。有效(1分):中段或上段的冲拳,上段或中段的击打技。④获胜方式。空手道比赛的获胜方式包括:率先取得8分的净胜分;分差胜;裁判判罚胜;若双方选手得分相同,但一方选手获得了“先得分优势”,判该选手获胜。若没有人获得“先得分优势”,比赛的结果将由场上裁判通过投票来决定。⑤禁止的行为。空手道比赛中有两类禁止的行为,即第一类犯规和第二类犯规。第一类犯规主要包括进攻技术的过度接触,攻击手臂、腿部、裆部、关节或脚背部位,以开掌技术攻击面部,危险的或被禁止的摔技。第二类犯规包括假装受伤,非对手原因的出界,消极,试图以头部、膝部或手肘攻击对手,以及不符合“寸止”原则的行为。在比赛中若运动员出现犯规的行为,裁判可根据犯规的程度作出忠告、警告、犯规注意、犯规,以及失格的判罚。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