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源自W.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作品采用意识流手法,打乱时空顺序,以多角度的叙事方式,向读者呈现了美国南方种植园主康普生一家家道中落、精神崩溃的历史。作品按4个不同的叙述视角分为4个部分:开篇为小儿子班吉眼中的故事。班吉33岁,是一个白痴,分不清现在与过去。透过他混乱无序的意识,读者了解到康普生4个子女成长的环境和他们的童年时代。第二部分是大儿子昆丁的回忆与思考。昆丁曾受教于哈佛大学,一心想维护旧有的道德和秩序,但又怀着对妹妹凯蒂变态的爱。骄傲脆弱的个性使他无力面对妹妹的堕落和家庭的颓败,最终以自杀了结生命。第三部分是昆丁的弟弟杰生的独白。这个极端自私、唯利是图的人对家族作了最清晰生动的描述。第四部分回到作者全知的视角,主要写勤劳善良、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黑人女佣迪尔西。4个部分的叙述都以凯蒂的故事为中心,凯蒂虽未出场,却借他人之口成为故事的核心人物。
小说自1929年问世后,一直为读者和批评界瞩目。其魅力主要源于艺术技巧上的大胆创新。小说不仅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法、颠倒的时空次序,造成结构上的错综复杂,而且借用内心独白来刻画人物性格和叙述故事,堪称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