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马萨诸塞州的洛厄尔城,卒于佛罗里达州的彼得斯堡。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肄业。因对学习感到厌倦,离校求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一艘商船上工作。1943~1950年在美国和墨西哥各地流浪,《在路上》(1957)即根据这一段生活经历写成,是他的代表作。他还当过新闻记者、司闸工人和消防队员。他自称在文学上曾有一番抱负,后因批评界不肯严肃对待他的作品而感到愤懑,最终因酗酒死去。
他的作品主要为18部小说,作品大多带有自传性质,尤其是其中的12部,称为《杜鲁士传奇》,从童年时代一直写到他逝世前信仰佛教的禅宗和酗酒为止。《在路上》即是其中之一,它主要描写一群美国青年为了追求自由,发展个性,以流浪、性爱和吸毒等来“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部分被称为“避世运动”的美国青年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由于“垮掉分子”一词最先见于凯鲁亚克的小说,也由于他的小说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垮掉的一代”的生活和思想,因此凯鲁亚克被公认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