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电子仪器科学与技术 . 其他 . 太赫兹倍频信号发生器

太赫兹倍频信号发生器

/terahertz frequency multiplication signal generator/
条目作者邓建钦

邓建钦

最后更新 2023-07-20
浏览 86
最后更新 2023-07-20
浏览 8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通过非线性电路倍频,使得输出信号频率为输入信号频率的整数倍的太赫兹固态源的设备具有高分辨率、小体积和长寿命等特点。

英文名称
terahertz frequency multiplication signal generator
所属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

输出功率是太赫兹信号发生器的核心技术指标。输出功率大小取决于末级倍频器的变频损耗、压缩点和驱动功率,压缩点越高、变频损耗越小和驱动功率越大,太赫兹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功率就越大。太赫兹信号发生器基本原理框图如图所示,输入的毫米波信号经过多级放大倍频产生所需的太赫兹信号,整个倍频链路主要由倍频器和功率放大器构成,考虑到倍频器的倍频效率受到倍频次数的影响严重,图中所示的原理图中,倍频因子L、M、P和N多采用2次或者3次。而链路中的功率放大器受微电子工艺的影响,基于砷化镓工艺能实现到100吉赫(GHz)左右的功放,基于磷化铟工艺以及锗硅工艺能够实现到200吉赫(GHz)左右的功放,所以为能实现1太赫(THz)乃至更高频率的太赫兹信号,整个倍频链路末端的几级倍频(如图所示的P和N)是缺乏放大器驱动的,因此为保证整个链路能产生更大的太赫兹信号功率,需要在前级的驱动采用片上功率合成或者电路功率合成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驱动放大器的功率,同时提高其驱动的倍频器的压缩点,进而逐级产生较大的功率,以保证最终产生的太赫兹信号功率。

太赫兹倍频信号发生器正在向着高输出功率、超低相位噪声、高集成度、宽频带、快速锁相方向发展,主要采用异质结(HBV)结构的二极管和肖特基二极管来实现倍频。美国在空间探测应用的驱动下太赫兹倍频信号发生器发展迅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截至2017年1月份,已报道太赫兹倍频信号发生器频率宽带的已覆盖至1.9太赫(THz),窄带已覆盖至2.5太赫(THz),输出功率在微瓦量级。

太赫兹信号产生基本原理框图太赫兹信号产生基本原理框图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