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丘拉塔姆地区。建于1955年,时称丘拉坦科研试验靶场。起初试验P-2导弹,1957年后用于航天器发射,1961年命名为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后又更名为拜科努尔航天中心。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由苏联军方及俄罗斯国防部掌管。之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俄罗斯国家政治经济的需要,管理进一步调整阶段,俄罗斯民用空间机构及其下属承包商接管了各种独立设施。1994年,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签署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租赁协议,期限20年,租金为每年1.15亿美元;2004年,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又签署协议,租期至50年,每年租金1.15亿美元,此外每年花费数百万美元用于设备更新与维护。
中心占地总面积6717平方千米,东西长90千米,南北约75千米,中心坐标是东经63°20′,北纬46°,平均海拔高度为90米左右。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和不载人飞船、空间探测器,也可进行液体战略导弹、大型运载火箭、反导、反卫星等试验。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和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了“联盟”号系列载人飞船,以及“礼炮”号和“和平”号空间站、“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拜科努尔航天中心还是唯一能够发射“质子”号重型运载火箭的发射场。
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地处人烟稀少的半沙漠地区。向东北方向发射时,可将航天器送入倾角为48°~81°的轨道。发射场由发射测试区、保障区和测控站等组成。发射测试区包括中心区、东区、西区。中心区主要设施有总装测试厂房、控制测试大楼、大型运载火箭发射台、地下发射井、推进剂贮存库、液氧工厂和其他辅助设施,以及行政管理、训练等建筑。东、西区由中心发射区向两翼扩展而成,建有大型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试验发射设施、测试设施和辅助设施。保障区在发射区以南,是后勤保障枢纽和人员驻地,有机场、铁路专线,并有航天员飞行前驻留和体检的设施。为跟踪观测航天器和导弹飞行情况,在发射场和沿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及太平洋的长达1万多千米的航线上,设有许多固定测控站,有时还使用海上测量船。进行导弹和运载火箭试验时,使用陆上和海上两种弹着区。陆上弹着区是萨雷沙甘和堪察加;海上弹着区是太平洋上的中途岛—圣诞岛一线和巴伦支海。
根据俄罗斯的航天构想,俄罗斯航天发射的重点将由拜科努尔航天中心转移到普列谢茨克基地和东方航天发射场。但由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独特的条件,俄罗斯载人航天仍将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