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地理学 . 地理信息科学 . 地图学 . 地图 . 专题地图 . 人文地图

人文地图

/humanity map/
条目作者唐曦

唐曦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42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42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以地图为视觉载体,利用地图表示法,在自然要素基底框架基础上,反映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事物和现象(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的事物和现象)的质量和数量特征、部门结构、区域分布、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专题地图。狭义上又称社会经济地图。

英文名称
humanity map
又称
社会经济地图
所属学科
地理学

人文地图涉及面广泛,从大类划分,可分为经济地图、政治地图、文化地图、人口地图、社会事业地图、城市地图等;从学科分支而论,可分为综合人文地图(例如人地关系地图等)、部门人文地图(包括经济、社会、政治、人口、城市、文化、民族、宗教、规划、教育等)和区域人文地图3类。

人文地图上所表现的内容在空间分布和数据上有诸多特点:①人文现象多为点状(例如城镇、工业中心、交通枢纽等)、带状(例如海岸、铁路等)与网状(交通网络、电网等)分布。②它们以行政区划单元(县、地、省、全国,以及由下向上的汇总)的统计数据为主要的制图形式。③社会经济现象具有多指标性(基本统计指标及其不同程度的派生指标)。④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化较快,数据容易过时,必须不断更新。⑤部门之间联系非常紧密,既需要编制部门专题人文地图,也需要编制综合社会和经济地图,以便反映区域内社会经济现象的整体布局和相互联系。

人文地图的编制主要利用各种统计数据、实际调查资料与历史文献资料等,采用各种统计制图方法,分为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利用,制图内容与指标的选择,底图的选择与编绘,分级方法与图例的拟订,制图统计单元的选择与确定,以及表示方法的选择和确定,填图与地图整饰等环节。

常采用定点符号法、分级统计图法、分区统计图法、点值法等,有时也配合质底法、线状符号法和运动线符号法等,用分析性图形表示各种经济部门或各种社会现象,用综合性图形反映综合性社会经济现象,以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底色整合表示工业、服务业和农业的发展,三者的相互联系,达到内容与形式(表示方法)的统一。

随着21世纪初社会感知数据的深度广泛获取、空间综合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人文地图将与自然地图、环境地图等进行充分耦合,对于从空间视角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郑度.地理区划与规划词典.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 张克权,黄仁涛,等.专题地图编制.北京:测绘出版社,1991.
  • 李海晨.专题地图与地图集编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