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地图采用的是虚拟现实技术,其数据类型是三维数字地图,用于模拟真实世界可见的环境和对象,仿真人类主观构建的环境和对象,模拟和仿真真实世界看不见的环境和对象。
首页
[{"ID":42422,"Name":"理学"},{"ID":76089,"Name":"地理学"},{"ID":76163,"Name":"地理信息科学"},{"ID":197628,"Name":"地图学"},{"ID":197718,"Name":"地图"},{"ID":197885,"Name":"电子地图"},{"ID":197890,"Name":"虚拟现实地图"}]
. 理学 . 地理学 . 地理信息科学 . 地图学 . 地图 . 电子地图 . 虚拟现实地图虚拟现实地图
/virtual reality map/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07次
用三维立体场景式模型虚拟表达客观世界的质、量、结构和动态变化的数字地图产品。
- 英文名称
- virtual reality map
- 所属学科
- 地理学
虚拟现实地图与一般意义上的数字地图一样,也具备数学严格的数学基础和地图投影,经过了科学的制图综合提炼、抽象和概括,采用三维立体符号(而非影像)。这是能将虚拟现实场景归为数字地图类别的依据。与常规数字地图不同的是,虚拟现实地图还具有交互性、可进入性(或沉浸性)、虚拟性、多感知性、构想性和自主性,采用侧面形象为主的表现手法。
虚拟现实地图在三维立体构建方面,主要采用立体建模的方法,对地形、建筑物、地下含油体等建立三维实体模型,进而再在其表面贴上纹理和光影效果。既可展现地理对象的外表面形态和结构,也可剖析地物的内在结构和内部场景;其场景可任意改变视角,进行交互处理。在三维立体的基础之上,再采用数学模型驱动的动态变化,形成多维动态可视化的场景。
虚拟现实地图丰富了常规地图研究和表达手段的时态:①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件,可以反演。②对正在发生的事件,可以进行监测。③对即将发生的事件,可以预测和推演。④对于没有发生、不可能发生或无法观测到的事件,则可采用模拟、仿真的方法。此外,虚拟现实地图还可将动态符号的时长、速率(频率)、次序、节奏等时态属性加入其视觉变量中,通过提供变焦比例尺、时间比例尺等技术手段,极大地扩展其展现客观世界的深度、广度和能力。
在互联网、传感网、物联网高度发展的时代,虚拟现实地图将会在分布式的数据框架下,实现远程的分布式虚拟交互,为地理对象和现象的探索、假设、分析、合成、评估、多重表达提供智能化的工具和手段。
扩展阅读
- 龚建华,林珲.虚拟地理环境——在线虚拟现实的地理学透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刘晓艳,林珲,张宏.虚拟城市建设原理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 国家遥感中心.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技术进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 林珲,施迅.地理信息科学前沿.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