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工学 . 人居环境科学(建筑学 风景园林学 城乡规划学) . 风景园林学 . 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保护地 . 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

/national park/
条目作者杨锐赵智聪曹越
条目作者杨锐

杨锐

赵智聪

赵智聪

曹越

曹越

最后更新 2024-12-13
浏览 917
最后更新 2024-12-13
浏览 91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大面积自然或近自然区域,用以保护大尺度生态过程及这一区域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特征,同时提供与其环境和文化相容的精神的、科学的、教育的、休闲的和游客的机会。

英文名称
national park
所属学科
人居环境科学-风景园林学

国家公园这一概念一般认为是由美国艺术家G.卡特林(Geoge Catlin,1796~1872)于1832年首先提出的。1872年,在很多仁人志士的努力下,美国国会批准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自1872年起,国家公园运动从美国一个国家发展到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单一的国家公园概念衍生出国家公园和保护地体系、世界遗产、生物圈保护区等相关概念。回顾世界国家公园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4个方面的进步:①保护对象上,从视觉景观保护走向生物多样性保护。②保护方法上,从消极保护走向积极保护。③保护力量上,从政府一方走向多方参与。④空间结构上,从散点状走向网络状。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以外,各国对于国家公园都有各自的定义。考虑到空间分布、建设模式、建设经验,这里列举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瑞典、南非、巴西、智利、印度、日本的国家公园定义,分析比较各国对于国家公园内涵的界定。虽然各个定义在表述上不尽相同,但大都包含以下内容:①保护对象是具有国家或国际代表性价值的资源。②保护对象以生态系统为主,包含了以生态系统为基础,附加其上的自然风景、野生动植物、文化遗产等,而并非单一物种或小尺度生境。③在资源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允许向公众提供科研、教育、休闲等机会。

代表性国家的国家公园定义

地区

国家

定义

北美和加勒比海

美国

在保护风景、自然和文化物体以及野生动物资源,并在保证子孙后代能够欣赏不受损害的上述资源的前提下,给子孙后代留下未受损坏的可以用来欣赏的资源和提供子孙后代欣赏资源相同的机会

加拿大

永久保护加拿大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区域,以鼓励公众理解、欣赏和享受这一自然遗产,并为后代保证其不受损害的状态

澳大利亚和大洋洲

澳大利亚

新南威尔士州对国家公园的定义:为保护未受破坏的景观、杰出或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澳大利亚野生动植物,以及自然或文化意义而划定的土地,并为公众提供欣赏、幸福、享受和科学研究的机会

新西兰

自然景观、动植物未受破坏的相对较大的区域,永久性地致力于公众的享受、教育和灵感,为保持其自然属性,除必要的管理措施外不受任何干扰

欧洲

英国

永久保护具有独特风景、生态系统,或美丽、独一无二的自然特征,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区域,这一保护符合国家利益,并满足公众的利益、使用和享有

瑞典

保存和加强自然风景、野生动植物及文化遗产,并提供促进公众了解和享受这些区域特殊品质的机会的广大自然地区

非洲

南非

①保护(a)具有国家或国际生物多样性重要意义,或包含着可行的、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系统、风景或文化遗产的区域;或(b)区域内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

②防止不符合保护该地区生态完整的开发或占有。

③提供与环境相融的精神、科学、教育、休闲和旅游的机会。

④当可行时,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南美洲

巴西

国家公园的基本目标是保护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和风景美的自然生态系统,并满足与环境相容的科学研究、教育活动、生态体验、自然娱乐

智利

保护具有样本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和与之相关的文化、景观特征,以及进化过程的连续性的区域,并保证与前述目标相容程度的教育、科研和娱乐活动

亚洲

印度

由国家政府设立,无论其是否处于避难所内,由于具有生态、动物区系、植物、地貌等的重要性,出于保护、繁衍、发展野生动物及其环境的目的而需要被保护的区域

日本

具有日本代表性的,自然风景最美的地方(包括海域的自然风景区)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将国家公园定义为: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

中国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建成中国特色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各类自然保护地科学设置,建立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建设健康稳定高效的自然生态系统,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筑牢基石,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生态根基。到2020年,提出国家公园及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完成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并与生态保护红线衔接,制定自然保护地内建设项目负面清单,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到2025年,健全国家公园体制,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法律法规、管理和监督制度,提升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到2035年,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自然保护地规模和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建成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18%以上。

国家公园在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具有主体地位。《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合理确定国家公园建设数量和规模,在总结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经验基础上,制定设立标准和程序,划建国家公园。确立国家公园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关键区域中的首要地位,确保国家公园在保护最珍贵、最重要生物多样性集中分布区中的主导地位,确定国家公园保护价值和生态功能在全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自2016年开始,中国陆续建立了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祁连山(图1)、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神农架(图2)、香格里拉普达措(图3)、钱江源(图4)、南山(图5)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云南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图6)、大熊猫国家公园(图7)、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图8)、武夷山国家公园(图9)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图集国家公园图集


  • DUDLEY, N et al.Guidelines for applying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categories.IUCN,2013.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