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西顿公会议界定了“基督的神人二性”。第一届尼西亚公会议解决了三一论问题后,基督论即成为4~5世纪神学争论的中心。主张基督一性论(基督在“道成肉身”后即只有神性而不具人性)的代表人物长老优迪克(Eutyches,约380~约456)被448年君士坦丁堡教会会议(为地方性教会会议,区别于最高级别的公会议)判为异端。优迪克利用政治关系唆使皇帝提阿丢斯二世(Theodosius Ⅱ,401-04-10~450-07-28)于449年召开以弗所会议(即后世天主教会所谓“强盗会议”)进行翻案。提阿丢斯二世死后,其继位者马吉安和女皇普尔凯丽娅为迎合当时在东西方教会中均占优势的二性论派(主张基督具有神、人二性),以平息帝国境内的教会争端,召开了此次有六百余名主教参加的公会议。罗马教宗利奥一世(Pope Leo Ⅰ,约400~461)也派代表出席。会议推翻了“强盗会议”的决定,重申以前三届公会议的结论,再次将一性论斥为异端,并革除优迪克的教籍。会议接受利奥一世的“教义书信”,规定基督为三位一体的第二位,有真实的神性和真实的人性,其神人二性“不混、不变、不分、不离,同存于一个位格之中”。这就是被后世大多数教会承认为正统基督论的最初公式,称为“卡尔西顿信式”。会议提高了罗马主教的地位,同时又批准了君士坦丁堡牧首在东方教会中的领导地位。但罗马教会对后者始终不予承认,此乃东西方教会长期分裂的症结。
首页
[{"ID":42416,"Name":"哲学"},{"ID":52021,"Name":"宗教学"},{"ID":53454,"Name":"基督教"},{"ID":53619,"Name":"〔历史事件〕"},{"ID":53634,"Name":"公会议"},{"ID":53637,"Name":"卡尔西顿公会议"}]
. 哲学 . 宗教学 . 基督教 . 〔历史事件〕 . 公会议 . 卡尔西顿公会议卡尔西顿公会议
/Council of Chalcedon/
最后更新 2024-12-04
浏览 366次
451年由东罗马帝国皇帝马吉安(Marcian,约392~457)和女皇普尔凯丽娅(Pulcheria,398/399~453)在君士坦丁堡附近卡尔西顿召开的基督教世界性主教会议。史称第四届公会议。又译迦克墩公会议。
- 英文名称
- Council of Chalcedon
- 又译
- 迦克墩公会议
- 所属学科
- 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