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开始研制各类导弹,常规弹头得到相应发展。20世纪60年代,各国主要服役导弹均使用惯性再入常规弹头。70年代以后,机动弹头得到发展,部分国家开始研制并服役机动再入常规弹头。进入21世纪,随着对快速打击和强突防的急迫需求,发展出了临近空间滑翔弹头,如俄罗斯的高超声速导弹。
常规弹头依据飞行中是否和弹体分离,分为分离后再入飞行弹头和非分离再入飞行弹头;按照再入飞行轨迹分为惯性再入弹头、机动再入弹头;按照内装战斗部的集成方式,可以分为整体弹头和子母弹头;按照内装战斗部的引爆控制方式,可分为空爆型弹头、触爆型弹头和侵爆型弹头;按照战斗部的打击目标是否运动,可分为反固定目标弹头、反移动目标弹头等。
常规弹头通常由承力结构系统、防隔热系统、战斗部系统、安全引爆控制系统、制导控制系统等组成。承力结构系统将各个组成部分连接在一起,在飞行中承受力、热载荷;防隔热系统是将高速飞行产生的气动加热隔绝或者耗散,保障弹头的各组成部分能承受飞行热环境;战斗部系统是弹头的有效载荷;安全引爆控制系统一般包括电源、解除保险传感器、引控器、引信等;制导控制系统确保弹头按照设计轨迹飞行,通常采用惯性制导、卫星定位制导、地面站定位制导、导引头导引等方式,并且确保弹头飞行姿态满足要求。
现代常规弹头除内装火炸药类常规战斗部之外,已发展出多种特种常规弹头用于针对性目标,如高功率微波弹头、心理战弹头、掩护干扰弹头、侦察定位弹头等。常规弹头的系统组成也越来越复杂,赋予的作战使命也越来越多,逐渐向常规弹头战略化作战使用方向转化。常规弹头的作战应用也越来越标准化、简单化,地面勤务保障充分利用现行科技逐渐智能化。
有些常规弹头具有核常兼备的功能,能够依据作战需要由作战部队自行更换需要的战斗部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