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学 .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 社会工作实务 . 社会工作实务领域 . 老年社会工作

社会撤离理论

/disengagement theory/
条目作者黄晨熹

黄晨熹

最后更新 2023-11-17
浏览 396
最后更新 2023-11-17
浏览 39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一种阐述老化过程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又称退缩理论、疏离理论、脱离理论、分离理论、减少参与理论。

英文名称
disengagement theory
又称
退缩理论、疏离理论、脱离理论、分离理论、减少参与理论

由美国学者B.卡明(Blaine Cumming)和W.E.亨利(William Earl Henry)于1961年提出。它和老年人连续性理论老年人活动理论一起被认为是阐述老化过程的三大社会心理学理论。

社会撤离理论是基于希望老年人能过一种较愉快的生活而提出的一种理论性建议。该理论认为,老年人要享有愉快的生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减少职业性和社交性的活动,特别应避免情感性的人际关系,以留下时间和精力安享自由恬静的晚年。故老年人应从角色或活动中撤退或减少活动参与量。

社会撤离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三点:①老化是一个生命周期中必须经历的、逐步与社会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自然发生且不可避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况逐渐下降,不再能满足社会对其赋予的角色期待,因而应主动从社会中撤离出来,担任更为次要的社会角色。②这种撤离不是单向的,是交互性的。一方面,随着自身精力和体力的下降,老年人减少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关注,更少参与社会活动;另一方面,社会标准和人们对于老年人的期望也使社会撤离老年人。因此,社会撤离不仅指老年人撤离社会,也指社会从老年人中撤离。③撤离过程对老年人和社会而言都是一个相互满足的过程。一方面,老年人从他们无法再承担的社会角色中撤离,减少社会对他们的生产和竞争要求,老年人可以更加关注自身内在的生命体验,从而过上平静而舒适的晚年生活;另一方面,社会也因他们的撤离而受益。老年人的个体活动撤离社会活动,能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因为老年人的撤出,年轻人可以填补其社会角色的空白,给予更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社会撤离理论存在的不足:忽略了个体差异性在整个撤退过程中的影响,武断地认为老年人会面临不可避免的脱离与撤退,进而减少与社会的互动。社会撤离理论的前提是老年人都愿意撤离社会,但对于仍旧拥有精力并愿意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来说这个前提并不适用。而单纯地认为是社会压力导致撤退的产生,未看到其他因素,如个体因素、人际交往因素等对老年人的影响,这点值得商榷。因此,运用该理论对老年人行为进行解释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与自身意愿。

  • 钟仁耀.上海市独居老人生活状况分析及其对策.社会科学,2004,(08):66-70.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