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学 . 博物馆学 . 博物馆收藏与保护 . 藏品保护 . 藏品防震

藏品防震措施

/seismic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collection/
条目作者黄河马伯涛
条目作者黄河

黄河

马伯涛

马伯涛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07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0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采用降低重心、固定安置、滑动移位、悬吊等提高藏品防震的安全性、稳定性的方法。

英文名称
seismic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collection
所属学科
博物馆学

藏品防震措施一直是国内外藏品管理单位提高藏品安全性、稳定性所常用的技术手段,但是多凭经验来定制和安装藏品防震措施,鲜有通过力学分析和试验方法来研究藏品防震措施的安全有效性。2020年,中国“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馆藏文物一体化防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开展藏品防震措施开发及其有效性评价研究。

藏品防震措施主要包括降低重心法、固定安置法、滑动移位法、悬吊法等:①降低重心法。根据藏品型制和防震需求,以降低藏品重心的方法,达到藏品防震的目的。比如在藏品空腔内部或较低部位增加重量、增加藏品底面尺寸和重量等,以减轻藏品滑移和倾覆的震害。使用该类方法,需避免附重对藏品的损害。②固定安置法。根据藏品型制和防震需求,将藏品固定于基台上,达到藏品抗震的目的。如采用粘、吸、捆、卡、支、包等方法。使用该类方法,需避免加固方法或加固材料对藏品的损害。③滑动移位法。采用减震、吸震或缓冲材料将藏品与基台隔开,减缓地震能量向藏品传递。使用该类方法,需避免隔离材料对藏品的污染和影响。④悬吊法。采取合适的悬吊装置和悬吊材料,减缓地震能量向藏品传递。使用该类方法,需避免悬吊物单摆运动与地震发生共振,需抑制藏品在地震中摇晃、脱落和损害。

藏品防震措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进行有效性评价,评价手段主要包括:①力学分析法。可采用有限元模拟等手段,建立符合防震措施与藏品本体相互作用力学特性的分析模型,开展藏品安全性和藏品防震措施有效性分析评价。②试验测试法。开展足尺藏品(仿制品)和藏品防震措施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以及静力性能试验,验证实际应用场景下的藏品安全性和藏品防震措施有效性。③现场检测法。定期现场检测藏品的滑移与倾斜指标以及藏品防震措施的变形、内力等指标,评价藏品安全性以及藏品防震措施的耐久性和有效性。

  • 郑蕙娟.文物防震措施研究初探.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7,19(2):26-33.
  • 吴来明,王忠良,高华平,等.博物馆文物的防震保护研究(一)——传统抗震措施与现代隔震技术.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1,13(2):46-53.
  • 葛家琪.博物馆防震全系统解决方案与措施研究.东南文化,2016,(S1):13-15.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